第94章皆不逢之(2/2)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品花宝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大抵论太白之诗,皆喜其天才横逸,有石破天惊之妙。蜀道、天姥诸篇,摹拟甚多,而我独爱其乌栖曲、乌夜啼等篇,如乌栖曲云: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西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其乌夜啼云: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其高才逸气,与陈拾遗同声合调。且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故律诗殊少。常言寄兴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以鄙见论之,李诗可以绍古,而杜诗可以开今,其中少有分辨,故非拘于声调俳优者之所可拟议也。
昌黎古诗,直追雅颂,有西京之遗风,其五七古尤好异斗奇,怪诞百出,能传李、杜所未传。读南山等篇,而三都、两京不能专美于前。人既无其博奥,又无其才力,尽见满纸黝黑,崭崭,所以目为文体,至有韵之文不可读之说。
此何异听钧天之乐,而谓其音节未谐。特其五七言绝句及近体诗非其所好,只备诗中一格,原不欲后人学诗,仅学其五七言绝句小诗也。”
此一番议论,议论得个个首肯,宝珠、蕙芳等亦颇能领会。子玉道:“诗之妙论,既闻命矣。
韵有通转之分,且处魏晋而始,如李登之诗韵,吕静之集韵,齐周作四声切韵,梁沈约撰四声一卷,而韵谱成。
隋陆法言、刘臻等,本沈约之旨又为广韵,唐郭知玄又为切韵,孙又为唐韵,丁度、宋祁为集韵。
景云已后,又有礼部韵,王宗道之切韵,吴棫之韵补,元阴时夫之韵府群玉,其合韵、分韵,究以何韵为是?”
道生道:“韵学之辨,诸家通转各有依据。沈约以越音而定八方之音,岂能尽合?而同一字也。
而舌与齿为一音,齿与舌又为一音。即如五方土音,甚难吻合,所以支元之韵最杂,正不知何方人才能念出一韵来。昔分在韵为二百六部,自淳中,平水刘渊始并为一百七部。
广韵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集韵计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字,礼部韵止收九千五百九十字,毛晃增韵,较礼部韵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刘平水之礼部韵略又增出四百六十三字,而古书尽变。说者谓韵之失不在二百六部之分,而在一百七部之合,阴时夫又较礼部韵、毛晃、刘平水韵,刊落三千一百余字,有去古雅而入讹俗者。
又黄公绍之韵会分并依毛、刘韵而笺注颇博,增添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二字,不为无补。第其次序泥于七音三十六母,又为后人所议。今之韵即沈约之韵,但古韵之通,似较今韵为是。章黼之韵学集成校定四声,而古韵之通转亦可类推。
请以雅、颂、离骚古歌诗核之,古今通转之异可想见矣。”子玉避席而谢。南湘道:“古人讲易言理不言数,今人讲易言数不言理。数竟可以该得理么?且数自康节先生之后无真传。今之所为太乙数者,可以验运祚灾祥刀兵水火,并知人之贵贱。其考阳九百六之数,历历灵验,其说可以得闻否?”
道生道:“宋南渡后,有王?着太乙肘后备捡三卷,为阴阳二遁,绘图一百四十有四。以太乙孝治人君之善恶,其专考阳九百六之数者,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
阳九奇数也,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阴数之穷。王?之说云:后羿寒浞之乱,得阳九之数七。赧王衰微,得阳九之数八。桓灵卑弱,得阳九之数九。炀帝灭亡,得阳九之数十。
此以年代考之,历历不爽。又云:周宣王父厉而五幽,得百六之数十二。敬王时,吴越相残,海内多事,得百六之数十三。秦灭六国,得百六之数十四。
东晋播迁,十六国分裂,得百六之数极,而反于一。五代乱离,得百六之数三。此百六之数,确有可验。
但又有不验者:舜禹至治,万世所师,得百六之数七。成康刑措四十余年,得百六之数十一。
小甲、雍己之际,得阳九之数五,而百六之数九。庚盯武乙之际得阳九之数六。不降享国五十九年,得百六之数八。
盘庚、小辛之际,得百六之数十。汉明帝、章帝继光武而臻泰定,是百六之数十五。至唐贞观二十三年,得百六之数二。此皆不应,何也?甚至夏桀放于南巢,商纣亡于牧野,王莽篡汉,禄山叛唐,阳九百六之数,皆不逢之,又是何故?所以我说数不敌理。理生于自然,数若有预定。故圣人言理不言数,数止理中之一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