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差多了(2/2)

他必须要另外寻觅工作,来维持生计。而他又“好吃懒作”不愿干其它活,那他只能“受穷”了。

到了“退休的年纪”,却因为毕生没购买有“社保”,无法享受“退休”的待遇。

而这个时候,邻居家的“当老师的女婿”,那就“截然相反”了。到了年满60岁,那是真正的退休了。而且老师退休以后,领到手的“养老金”,一点不比在职的时候少。

那个时候,初中老师的退休金都涨到了五千出头了。不需要工作,每个月白白领五千多块啊。

而且,还有一点。邻居家那位“当老师的女婿”,对岳父岳母有点“吝啬”之感,但他对自家老婆,却非常“舍得”。这种舍得花钱,并非是供她好吃好穿,买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而是舍得给没有工作的妻子“购买社保”。

早就允许个人以“灵活就业人员”的方式“参保”了。只要你愿意购买“社保”,退休以后,就多少有一份“退休金”。

而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很有眼光。他替妻子购买“社保”,未必冲着一开始时领的那点微薄的退休金。他望的是“长远”。如今不是年年有涨退休金吗?上边已经连续十几年替退休人员“涨退休金”了。

“当老师的女婿”替无业妻子购买“社保”,冲着的其实正是以后可以“年年涨退休金”。只要活得“长寿”,这“退休金”最终能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的。

事实也证明,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确实是看得准、看得远。他替妻子投入的购买“社保”的花费,等她退休几个年头,就几乎“回本”了。再之后,能活多长久,领取的“养老金”就统统属于“赚”到的了。

而且这还不算完。

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他和妻子平常时非常“节俭”的过生活。按照老师的原话,他的“每一分钱都有出处”的。像他这样子,连孝敬老人的钱,都能省则省。去岳父岳母家“探望”的次数,能拖上一个月去一回,就绝不一周去一回……如此“精打细算”下,其实“当老师的女婿”,家庭是有积蓄的。也完全能积蓄下钱。

有了积蓄以后,邻居家的“当老师的女婿”,就会想着怎么替投资“置业”,替老来做不了重活的时候,多增加一份收入。

在普通小民看来,最稳妥的投资,莫过于投资“商铺”,以后出租出去,等着“收租”即可。

但沿街的“商铺”,死贵死贵,买不起。“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就把眼光放在乡镇的沿街地皮上。

当年那些“地皮”卖得超便宜,大约几万块可以购买一块(在老师的老家镇上)。但他没有门路,直接到地皮的出售处去购买,只能买到“二线地皮”。这个就没有“一线地皮”那么好出租(甚至有可能租不出去)。

而他有个在镇.府里做工的朋友,声称可以帮物色到镇里的“一线地皮”。老师就“持币观望”了。

结果,朋友不给力啊。最终没替他拿到“一线地皮”。而老师之前看中的一块“二线地皮”,又被卖掉了。在他等待观望那段时间,镇上开放的地皮,全部都卖光了。

又时隔年余,又传出新消息,之前所谓的“一线地皮”,一直“封存”不卖(连在镇.府工作的朋友帮忙都拿不到的那些地皮),原来是镇里要把沿街的大道“拓宽”,所以有一批沿这大道的“一线地皮”,就统统变成了“拓宽后大道”的一部分。难得不许卖。

在此次道路“拓宽”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原来面对“大道”,却处在“二线”的那批“地皮”。因为规划中的“一线地皮”没了,变成大道的一部分,那原本“二线的地皮”,就有一部分直接成了“一线地皮”了。

邻居家的“当老师的女婿”,本来已经有意购置那儿的一块“二线地皮”。如果落实了,那就是直接在这次“规划”更改后,变成“一线地皮”。结果呢?他轻信了在镇.府里那位朋友的“能耐”,没有真正入手。当“二线地皮”直接变成“一线地皮”后,最为“追悔莫及”的,就是这个“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了。

亏他的朋友还是在“镇.府”工作哩!估计也混得很差。很没地位,不受重视的那一类“工仔”吧。

否则,朋友就算拿不到“一线地皮”,也应该及早就知道镇.里改“规划”吧?

居然一点都没得到风声。在镇里直接把部分的“一线地皮”用作拓宽道路的方案出来后,朋友也跟“当老师的女婿”一样,后知后觉。

错过了那样一次“机缘”后,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就再没有资本去购置沿街的“一线地皮”了。

他只能把主意打到一些所谓的大老板开发的“五金商城”啊“家具商城”啊“百货商城”啊……这些所谓的“商铺”,其实不沿街。只是投资商建的三层楼内,某一处“区域”的铺面。就像在“超市”里面划一点位置,就用来经营。

“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购买这种“商铺”,当然是看中它们便宜。他拥有的积蓄,也只够购买这种“商铺”。

买下来以后,投资方承诺“包租三年”——其实给“买家”的“租金”,直接就在你缴纳的购买“商铺”的钱里“扣掉”。

相当于你购买“商铺”,打了个九折,如此而已。

但“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当年在老家错失过购买“一线地皮”的机遇,此番有了大房企投资的“商业城”,他无论如何都倾尽积蓄,购买了40多平方的“商铺”。

这个商业城也在不温不火的维持着经营。“邻居家当老师的女婿”,在退休以后,有这固定的千把块的“商铺”租金,有他和妻子两份“退休金”,日子不知道过得多么滋润。

反观“小女婿架子工”这对夫妻,都没购买有“社保”啊。“周家小女儿”老来也得辛苦打工,才得以拥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而“小女婿架子工”懒出骨的,老来都不愿辛苦做工了。没了收入。

两公婆的晚景,比起以前他们看不起的,觉得吝啬无比的“邻居家的当老师的女婿”一家,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个时候,才知道,他家其实一点都没有看不起“老师”这个人群的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