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惊变(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文明牧场最新章节!
陈天奇生拉硬拽式地把话题给转换到罗宾的学习上了,罗宾也不得不接招,一番考校下来,陈天奇基本还算满意。
然后开始苦口婆心地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什么“男儿当自强”,什么“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什么“此情若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什么“为人类之崛起而读书”,什么“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总之,就是“名言警句歪理邪说一色,心灵处方有毒鸡汤齐飞”,只听得罗宾是目瞪口呆,冷汗涔涔,心里一直在猜测他的这位陈叔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才能得到如此深刻的体会。
最后罗宾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说道:“陈叔,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我现在当以学业为重嘛,你放心,不会耽误的。”
罗宾也学着陈天奇岔开话题。
“说完我了,说说你吧,你最近怎样啊,刚才不是说出了很多状况吗?”
陈天奇一愣,显然不想到罗宾会反问自己的近况,一时竟有些感叹。
“咦,好像是长大了啊,知道关怀长辈了!”
罗宾一脸赧然,有些心虚,其实他只是不想再听陈天奇的那些心灵毒鸡汤而已,哪里是关心长辈!
不过陈天奇浑然不觉,居然还有些兴奋,罗宾很奇怪地看着他。
“不错不错,没白读书,那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罗宾这才意识到,陈天奇不是兴奋于他的长大,而是那种有了成果却没人知道,憋的快不行了,突然发现有个人愿意聆听的那种兴奋。
“自己真是嘴欠啊!”罗宾一脸悔意,却也不得不听下去,毕竟他不想扫了陈天奇的兴。
“你学过生物课了,那你一定知道水熊了,我给我主持的项目取名就叫水熊计划。”
陈天奇一直保持着高度兴奋,从头到尾地跟罗宾说了一遍这个项目。
原来陈天奇在大学毕业后,凭借他的天分和在大学取得的成果,顺利进入了一个学术研究机构,他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从基因层面强化人类,后来因为某些实验可能会涉及到伦理和人道问题,被学术机构中止,陈天奇据理力争,不希望放弃自己的刚有起色的研究,最终结果就是被那个机构给清退了。
经此打击,陈天奇心灰意冷,隐姓埋名,落魄江湖,最后在Y市为了填饱肚子小露身手,才进入了李家的视线,而当时的李家面临着全球三大世家之一的陈家对Y市的全面渗透,做严防死守之状,一直苦于无破局之计,于是希望从新药入手,增加和陈家抗衡的筹码,这新药的研究方向便是人体强化功效。
李家新药的研究方向和陈天奇的研究方向几乎是不谋而合,再经对陈天奇的过往调查,李家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意,才不计成本的要招揽陈天奇。
陈天奇则顺水推舟,其实他又何尝甘愿就此放弃自己的研究。
他的想法很大胆,他想要的基因强化不是一次性的强行介入式的强化,是通过某种方式,使人类基因能具备更加强大和更加快速的自我取舍能力,吸收有益外源基因,摈弃原有的缺陷或落后基因,从而实现不断的自我强化升级,简而言之就是快速进化能力,而不是像人类原本的动辄以万年为单位的进化速度。
虽然人类的进化速度,随着人类基因的优化,已经是越来越快,但如果能做到更快,比如说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完成一次进化,人类无疑将成为地球上的最强生物。
当然收益与风险并存,如果在进化的过程中,取舍机制一旦失误,谁也无法想象会有什么后果,这也是陈天奇研究课题的难点,如何编写合理的取舍机制,如何保护这种机制不会被引入的外源基因所干扰,如何加速基因平移的进程等等。
但人类此前的研究,一致认为,虽然细菌交换基因非常普遍,但动物基因水平转移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已知的如:蜱虫拥有来自细菌的制造抗生素的基因;蚜虫从真菌那儿偷来了显色基因;黄蜂把病毒基因化为自己的生物武器;还有些果蝇整合了完整的细菌基因组等等。
这些案例中,大部分情况下,转移的只是一两个基因,外源基因至多只占基因组的1%左右,而像陈天奇预想的那样任意取舍,在大多数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陈天奇并不放弃,项目最开始,研究对象就是水熊,他希望从这个传说中的地球最强生物身上可以找到能借鉴的东西。
之所以说水熊是地球最强生物,是它的一些表现,的确让人瞠目,这种小动物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和彪悍的生命力,它们能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生存三十年之久,进入隐生状态后还能忍受极端高低温、辐射,甚至能在宇宙的真空环境下生存。
在面对恶劣环境时,水熊虫会停止一切新陈代谢,进入一种假死的“隐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水熊虫可以在151℃的高温、-272.8℃的低温(接近绝对零度)、真空、高度辐射及高压的环境下继续生存,而当隐生状态的水熊虫再次接触到水时,它们又会“复活”。
如此逆天的能力,自然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过研究,人们发现水熊虫约有6000种基因来自其他物种,占它基因总数目的约六分之一,据此推测,水熊虫的神奇能力可能与外来基因有关,它们能脱水和通过吸水重获新生,因而能够从环境中吸收包括DNA在内的各种分子,而且它们非常擅长修复DNA,修补脱水造成的损伤,这种修复能力就是陈天奇关注的焦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