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靖康之难(一百)(2/2)

宋徽宗对他们态度强硬,很不客气地说道:“当年张觉投降,彼此未有不受之约。故受纳张觉,并不算违约。后得到你们山西军前移文,索要张觉,我即下旨斩首以献。你们不虑细故,惟指责我背盟叛约,道理何在?今城破国亡,祸变及此,何文字之有?况早已将有关情况移文上国。死生一切惟命,不必以此为目也!”

三人皆唯唯无以应对,此后再也没来索要。

宋徽宗思来想去,决定由自己承担一切责任,希望金人能放过儿子赵桓。于是,他自制了一份札子,令人交给宗翰,其大略云:“顷以海上之盟,谓欢好可以万世。虽尝招收张觉,继蒙须索,即令戮以为报,意罪不至甚。而大兵踵来,乃指以为衅,某即逊位,避罪南下。

归后块处道宫,恬养魂魄,未尝干与朝政。而奸臣伺隙,离间父子,虽大兵南来,亦不相闻报。致烦天讨宿甲临城,至城破时,始知三关败约之所致。盖嗣子不能奉大国之约,某亦有失义方之训。

事遽至此,咎将谁执?尚有血诚,祈回洪听。某愿以身代嗣子,远朝阙庭,却令男某等,乞一广南烟瘴小郡,以奉祖宗遗祀,终其天年。某即分甘斧钺,一听大国之命。诚迫意切,颙待台令。”

两天后,宗翰派人将札子送了回来,并说道:“承示文字,但三关之盟,初不恁地,止说子孙不绍,社稷倾危。虽承札子,却不敢背元约,更容取上伴指挥。请上皇心下不要烦恼,但且宽心,抱此札子。”

张邦昌登上帝位后,心中很是不安。或许有些人梦寐以求当皇帝,但对于张邦昌来说,这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其实,当傀儡皇帝,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虽然张邦昌登基的目的是为避免金军屠城、为拯救一城百姓,但他也是个熟读史书之人,应该知道,自己将因这一行为而背负历史骂名,甚至可能因此而丧命。

虽然很不情愿登基,但既已登基,就要在其位谋其政。这是理所应当之事。三月八日,张邦昌开始拜官,组建中央政府机构。他在所有官职前皆加一个“权”字,意思是暂时代理。

张邦昌任命:胡思权户部尚书,叶宗谔权司农少卿,李回原系签书枢密权依旧,胡直孺权户部尚书,前谏议范宗尹仍旧职,吏部侍郎谢克家落致仕仍旧职,前中书舍人李擢并仍旧职,李靖宁、詹义并权直学士院。

谢克家以有病推辞,张邦昌专为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既无由自裁,不食五七日,又不能死,顾岂得已哉!公能谅此心,则共安海内,以究远图之事,尚可冀也。况铨综旧职,非敢以此累公,公无以疾辞,则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