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靖康之难(六十二)(2/2)
何栗的声望一落千丈。大臣们对他很不理解。他曾力主抗战,慷慨激昂,现在战败了,他却又积极参与议和,而毫无愧色。
特别是昨天晚上,皇帝呜咽,万民涕泗,而何栗竟在都堂执政聚会上,饮酒食肉,谈笑风生。许多大臣在背后说他太无耻。
宋钦宗认为,在京城失守的情况下,能与金人达成和议,使其军队不入城,这结果来之不易。宋钦宗下旨,让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一齐到金人军前致谢,感谢他们全活性命之恩。
于是,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携带金帛、牛肉与美酒等,来到南薰门下集合,听候金军指挥安排。
不一会儿,来了十几个金人传令道:“国相太子致意百官,军中宿食不少,不烦远至。”
不一会儿,又有金人前来传令道:“国相太子致意僧道父老,路途泥雨,不烦远到军前,请看经念佛,祝大金皇帝圣寿。”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见金人态度很友好,紧张的心情开始有所放松。
宋钦宗也觉得金人很有诚意,和议大局已定。可是,晚上忽然接到宗翰一封信,让宋钦宗萌生出新的想法。宗翰在信中说道:“两国已通和,既往而不咎,本无事可言。而康王现在河北,可否遣一人同使,命他回京,未知圣意如何?”
对于从政治上如何处理宋朝,宗翰与宗望都无权做出决断。他们已派人回上京,向大金皇帝太宗完颜晟做出请示。而对于从军事上瓦解宋朝,控制东京,宗翰与宗望已制定出一套方案。要求宋钦宗派人将康王赵构唤回京城,便是其步骤之一。
宋钦宗当然不想让康王回京,可又不敢违背金人要求,于是召集何栗、孙傅、陈过庭、曹辅等宰执来到祥曦殿,商议对策。
大家一致认为,康王决不可回京,回京就是自投罗网。康王留在河北,对金人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大家又认为,康王对于朝廷与金人议和之事,肯定还不曾知晓。如果他在河北起兵与金人交战,那么议和成果很可能就会毁掉。因此,必须赶紧派人去送信,让他不可轻举妄动。
签书枢密院事曹辅主动请命,愿去相州给康王送信。
宋钦宗很高兴,立即给曹辅准备了两份诏书:一份是公开的,明令康王赵构解散兵马,赶回京城;另一份是秘密的,缝在曹辅的衣襟里,是这样写的:“京城将吏士卒失守,几至宗社倾危,尚赖金人讲和,止于割地而已。仰大元帅康王将天下勤王兵总领,分屯近甸,以伺变难,无得轻动,恐误国事。四方将帅亦宜详此。”
这是十二月初三晚上,而此时此刻,宋钦宗先前派出的修武郎閤门祗候侯章,携带蜡书,刚刚抵达相州大元帅府。宋钦宗在蜡书中催促康王,火速调集勤王兵马,救援京师。
侯章对康王说道:“皇帝遣我等十人擦城而下,一路北来,催促大王领兵入援,现只有我一人到达。临别时,皇帝宣谕:康王可设中书舍人,令草诏书,随行可便宜传谕,可尽起河北官兵入援。”
康王见情况紧急,当即命耿延禧马上准备起草诏令,并令诸将来商讨救援东京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