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靖康之难(四十九)(2/2)

正当何栗忙着张榜悬赏之时,统制姚友仲忽然上奏道:“兵既不用,金人攻城益急,乞遣使议和为便。”

姚友仲本是主战派,并不是议和派。金人初至城下时,他曾与诸将商议出城作战。他向朝廷建议说,金人远道而来,众必疲惫,趁其尚未布阵,若能选精兵六万,从四门而出,乘势而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金人必溃乱,则敌可破也。

然而,当时宰相唐恪主张议和,不相信出城作战能成功。

此后,日复一日,金人气势愈来愈盛,而勤王援兵久久不至,守城官兵士气开始低落。姚友仲觉得,如此等下去,无异于坐以待毙。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京城被攻陷。他权衡利弊,上奏请和。

然而,何栗对局势的判断与姚友仲不同。他认为,金人已粮草不继,他们急于派人入城和议就是一个明证。他相信,用不了多久金人就会退兵。现在朝廷与金人正处于对峙状态,就看谁意志坚强,就看谁能扛到最后。何栗认为,姚友仲身为一名统制,应集中精力指挥官兵守城抗敌,而不应该对朝廷大政方针指手画脚。

作为一员守城战将,竟主张与金人议和。姚友仲此举的确令宋钦宗很不高兴,也让何栗大为不满。大概就是这次上奏,为他日后遭遇不幸埋下了种子。

润十一月十六日,宋钦宗冒雨前往南薰门视察。这天雪停了,可雨下的很大,路上到处都是污水肆流,泥泞不堪。

宋钦宗站在南薰门城楼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东南方向陈州门外,金人正冒雨继续填塞护龙河。他们以“皮洞子”做掩体,在里边运送土木以填河。宋军发射砲石与箭矢,皆不能穿透“皮洞子”。“皮洞子”又称“洞屋”,是一种攻城器械,是用木头柱子支撑起来的,外边蒙上牛皮,形状如洞,士兵可在洞中自由前进。

通过视察,宋钦宗感觉到守城官兵们的士气,的确有些低落,一天不如一天。宋钦宗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虽然是些俗语,但说的都是真理。回宫后,宋钦宗立即下诏公告:朝廷接受社会各界人士“输财助国”,希望各界踊跃参与,共保京城。宋钦宗令何栗马上张榜,将赏格公之于众。

这天还没到午时,张叔夜便来到城上等候诸将。他昨天曾派人通知诸将,今日午时来城上开会。可是,他一直等到午时已过,诸将竟没有一人前来。张叔夜感到纳闷。这时,忽然有内侍跑来,给他一份宋钦宗的手诏:“闻卿檄召诸将,莫是欲出战否?如欲出战,幸先示及。”

张叔夜这才恍然大悟,他顿感心低意沮。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个签书枢密院事一职,其实是空的。诸将不听调遣,圣上不予信任,自己要这个虚名又有何用?

张叔夜越想越觉得不是个滋味,他于是上书,“以身为枢密而制不由已”,请求免去签书枢密职务。自己只担任南道总管,率领南道官兵守城。然而,宋钦宗不同意。

宗翰曾要求宋钦宗本人出城会盟,但遭到拒绝。宗翰又要求太上皇和太子出城,也遭到拒绝。宗翰于是退一步,要求宋钦宗派宰执与亲王来军中做人质。这个要求,与宗望上次围城时做法完全一致,宋钦宗于是不得不答应下来。然而,虽然答应了,可直到润十一月十六日,仍没派人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