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种师中阵亡(一)(2/2)

金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书信,获悉宋朝已兴兵救援太原。宗翰令娄室领兵布阵,应对宋朝救援太原之军。

差不多两个月之前,宋钦宗令河东路制置使姚古统兵以援太原,令河北路制置副使种师中统兵以援中山、河间诸郡。现在,河北境内的金军已完全退出,可以说种师中已完成使命。

可是,姚古至今仍未到达太原城下。自收复隆德府和威胜军之后,他因一时搞不清金军主力动向,加上威胜军以北皆山地,到处是关险,故一直拥兵观望,逗留不进。

姚古领兵在威胜军一带逗留不进,引起了朝廷大臣的关注。四月十六日,右谏议大夫杨时上奏,要求对姚古追责。

杨时说道:“臣听说,粘罕三月中旬自太原分兵入汾州界,至四月复还太原。往来二州之间,如入无人之境。所经县镇,焚劫屠戮,殆无孑遗。王师却坐视不救,若非己事。至四月中旬,金人离汾州还太原,统制林良器等四人方至汾州。入城十余日,坐縻廪粟,无敢向敌者。究其根源,在于姚古节制诸将,拥重兵躬自逗遛不进,故诸将皆不肯用命。

今太原围闭累月,危急甚矣。而救援大兵至今尚在威胜军,无一人一骑入太原境者。惟有范琼不受姚古节制,独能引兵稍进。诸将之所以逗遛,实乃姚古之所为也。为何惜一姚古不诛,坐视重要之地而不救乎?万一太原之民因王师不救,以为朝廷已弃之,别生异心,则祸起肘腋,此非金人之比,不可不虑也。

自金人残灭契丹,人人知其必有南窥之意。郭药师逆贼也,包藏祸心,亦人人知其必反。王安中见祸乱已形成,觊幸脱归,不复以告。蔡靖屡次抗章论奏,而白时中、李邦彦、蔡攸、蔡懋等蒙蔽苟安,恬不加恤,浸成大患。今太原危急如此,朝廷当以前事为鉴,不可缓也。一失太原,则大事去矣。臣愿陛下明诏大臣,悉力措置,并速正姚古逗遛之罪。诛之以肃军政,然后遴拣有武略可胜任者代之。偏裨将领有不用命者,一同以军法从事。如此方能振奋士气,使敌人有所忌惮。

若朝廷不欲遽诛大将,姑且用前代故事,则应尽行削夺其职,使其白衣从军,以责后效。若不如此,则秋冬之交,风劲草衰,强敌必长驱而南,肆无忌惮,悔无及矣,望陛下留神而幸听之。”对于杨时的建议,宋钦宗没有采纳。

同日,太学生陈东又上书,这是他第五次上书,主要内容有二:一是辞免恩命。对于皇上赐他迪功郎同进士出身,他说自己不敢叨冒恩命,请皇上收还成命。二是论列蔡京父子。他在奏书中写道:“欲鞭笞夷狄,必先立我国威,以正内势。六贼不灭,国威不振。是必先诛京等,然后赏罚明而国威立,则在位之臣必能悉心协力,助陛下大有为于天下,谁还敢怀奸误国,如京等耶?夷狄闻之,必望风远遁。”

这天,御史中丞陈过庭也上奏,要求惩处蔡京与童贯。

他说道:“蔡京窃弄威柄于前,王黼窃弄威柄于后。蔡京王黼败坏法度于内,童贯败坏法度于外。他们争权竞利,其初虽相为矛盾,至于包藏贼心、害民蠹国则若合符节。”

陈过庭认为,他们均犯有大恶。然而,“窜殛之刑独加王黼,而蔡京童贯止于善地安置而已,罪同罚异,其谁不疑?”他希望陛下能“大明赏罚,将蔡京童贯与王黼一等行遣,庶使刑罚均平,足以为贼臣之戒。”

宋钦宗听后,当即下旨:蔡京移衡州安置,童贯责授安化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蔡攸责授永州节度副使永州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