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五十七)(2/2)

李侃不知道朝廷已与金人议和。此前,他曾接到过皇上的“掩杀之旨”。所谓“掩杀之旨”,是金兵初抵京师时,宋钦宗给河北诸州军下达的诏书,书中说:“种师道、姚平仲远提西兵而来,以助天讨,深恐金人宵遁,令河北诸州军遇金人尽行掩杀。”

李侃以为自己身为兵官,岂能遇敌而退缩?于是率领由禁军与民兵组成的大约两千人的队伍,涌上前去,将十七名金人团团包围。

一个金兵头领赶紧解释道:“不须用兵!今城下已讲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国中干事。”李侃不相信,不肯下令撤兵。

这十七名金兵面对两千多宋军的围攻,竟毫不畏惧。他们迅速散开,摆出战斗队形,十七骑立即分为三组:“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而稍近后。”很显然,这些金兵战斗经验都很丰富,也早有作战思想准备。

前边七名骑兵驰马前进,向宋军迎头发起冲锋。宋军没料到这些金人竟敢迎面而上,遂稍微后退。这时,左右两翼的金兵乘势突然掩杀而来,他们一边驰马飞跑,一边不停地朝宋军弯弓射击。

宋军主要由步兵构成,虽然人数众多,但并未经过严格训练。他们抵挡不住飕飕而来的骏马的冲撞,和纷飞的箭雨,队伍顿时大乱。人们四处抱头鼠窜,转眼之间,践踏而死者几乎近半。

一般而言,在平原上进行野战,步兵如果没有防护工事,是很难阻挡骑兵铁蹄的。这不是勇敢不勇敢的问题,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可是,两千名步兵,竟然阻挡不住十七名骑兵,这是一个什么问题?这是一个令人很迷惑的问题。

金军有些将领担心退兵时,会遭到宋军的追杀,或者途中遭到宋军伏击。因为他们毕竟是孤军深入,孤立无援,千里奔袭,远离本土。为稳定军心,宗望召集众将领开会,他说道:“料南朝商量亦须经月,方有定议。”

宗望对宋朝内部高层情况似乎很了解,他不排除宋军有发动攻击的可能性,但他同时认为,宋朝决策向来迟缓,他要求大军快速行动,要抢在宋朝进行军事部署之前脱离险境。同时,为防备宋军追击,金人对行军队形结构也进行了适当调整:“置玉帛子女于中军,以诸国兵卫之,驱虏之兵在左右,兵骑为殿。”

二月十一日,东路金军开始从京城外正式退兵,肃王赵枢等人质与他们同行。金军骑兵主力殿后,他们“按辔徐行,殊无惧色”。

金人撤军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京城,人们无不欢欣鼓舞。朝廷大臣们普遍以为,国家面临的危亡局面已经结束,京城应马上解除戒严,恢复常态。

种师道获悉后,入宫向宋钦宗建议道:“贼归必不设备,请邀诸河,候其半渡可以击之,三战可使无噍类。若纵之去,他日祸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