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奸细(2/2)

“就是,就是。我么前后遇敌,沈唐这时候不趁机朝我们出兵就好了,又怎么会同意我们的求和呢?”

面对着满堂的质疑,就连乌干也是微微摇头,沈唐皇帝又不笨,在我们处于下风的时后,他又怎么会答应求和。

“乌索啊,你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恐怕不太可能,还是

“父皇,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看着就连乌干也不同意自己的见解,乌索连忙为自己辩解:“据我所知,现如今的沈唐朝中是一片恐慌。据说就连皇城里面的老百姓都时刻担惊受怕。父皇,你想想,如果一个朝廷的老百姓对他们的前线的将兵十分自信的话,又何必会有这么一层担心?而且现如今的沈唐王朝,是掌握在一个孩子的手里。小孩子,往往最怕吓的。不然的话,之前他们也不会如此委屈求全的来与我们商议求和。”

“而且父亲,南部这支起义军势力正在壮大,如今他们肯定是不愿意臣服于沈唐王朝的,我相信就连沈唐朝廷也不希望这股势力过于强大,不然的话那可就是宣兵夺主。相信就连沈唐的小皇帝也不愿意见到这一幕。权衡利弊,我相信他们肯定也会朝着我们卖好,答应我们的求和的。因为毕竟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愿意与我们作战,而且求和也是他们率先提出来的。”

乌干听儿子这么一说,似乎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儿。可是,操作起来能真的会像说的这么顺利吗?

“父亲,行与不行,我们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呢?反正对我们来说也不损失什么。相反,一旦沈唐皇帝接受了咱们的请求。那我们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去对付那群起义军了。到时候剿灭了他们后,我们倒时候在来个翻脸不认人!”乌索的眼中闪烁出几点精芒。

这时,厅堂中有一名赞同乌索观点的官员站出来说道:“大王,乌索王子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我们让使者把我们的意思传达给沈唐朝廷,如果对方不同意议和,我们就能得知他们对此的态度,剿灭起义军的时候,我们就得防着沈唐的军队。可是万一他们答应了议和。那这可就太好了。沈唐人重冲诺,一旦答应求和就绝对不会对我们出兵的。到时候,我们就按照乌索王子这么说的去做就对了。”

厅堂中的其它官将这时也没有什么话说的,大家都一致认为这个主意可以一试。乌干沉吟片刻,猛的一拍桌子:“好,既然这样,那就照着乌索说的去做。”

汶州作为蛮族与沈唐交战的前线,也是沈唐王朝的最后一道防线。

汶州的周围三面环山,所以只要蛮族妄想攻入皇城,就必须要经过此处。所以这里基本上聚集了沈唐王朝的一切可以调动的军队。就连大将刘丹青也被调遣而来,驻守此处。

短短半个月时间,蛮族士兵就汶州的城池展开了疯狂的进攻。虽然城里的一干将领在刘丹青的带领下尚能抵挡的住,可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沈唐的军队已经弹尽枯竭了,在抵挡蛮族人的同时,沈唐的兵将也伤亡很大。如果在继续这么下去,蛮族人进攻进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大将军刘丹青每次都因为这事愁眉苦脸,他也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可是就在大家担惊受怕,生怕守城的兵将一不注意让的蛮族人攻进了城里,从而导致国土沦陷的结果之时,一连好几天,城下驻扎的蛮族竟然没有像往常那样大举进攻,一连几天都是安稳的很。

“反常即为妖,传令下去,全体士兵严守以待,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对于蛮族人的做法,就连经验丰富的刘丹青也把捏不住,他还以为这是蛮族人专门来迷惑他们放松警惕的,故下达了这么一条军令。

又过了两日,楼下的蛮族人还未动静。后来某一天蛮兵们竟然无缘无故的撤退了,这让原本就很不理解的刘丹青更是一头雾水。

某一天,刘丹青正站在城楼上朝下探望,有兵前来朝他报告,说有两名武艺高强的青年想来投兵。

“哦?”刘丹青狐疑的瞥了一眼那名朝他报告的士兵,喝声道:“你快去去把这两个人给我捆起来。战时紧迫,我们一直处于下风,这回怎么会有人来投奔我们。这个时候来参军,他们不是奸细又会是什么?”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