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16.最后的挽歌(2/2)
刘曜忙陈兵于洛西,足有十万之众。石勒命石虎引兵自洛阳城北而西攻刘曜中军,石堪率兵自城西而北攻击刘曜前锋,石勒自出洛阳阊阖门,夹击刘曜。
大战在即,这时的刘曜还在军帐中摆酒席,喝的伶仃大醉,真不愧是当年听惊雷而色不改的主,听说两军打起来了,才摇摇晃晃披挂上阵。他的排兵布阵出了大问题,多年的行伍经验让身临战阵的刘曜一眼就看出了毛病,不用思考。陈兵之地西阳门外沟壑纵横,地势十分不利,自己的士兵站在上面散乱如蚁,很难展开攻击。
真该提前来查探一下地形,刘曜开始后悔:怎么就忘了战前侦查的重要性了呢?不过已经来不及,能做的就是抓紧补救,可惜,他的让部队向平坦方向移动的命令让本就散乱不堪的军队更加凌乱。后赵军队没有给刘曜多少时间,就在前赵军队最为混乱的那一刻,后赵全军发动了总攻。其实,在兵法上。那个时刻,也叫做军半渡而击之,虽然没有水。
前赵军队立脚未稳即被击溃,军卒惊慌,争相逃命,根本没有像样的反击。刘曜在退兵时马陷石渠坠于冰上,身被十余创,为石堪生俘。石勒大获全胜,总计斩首五万余级。
《洛阳大事记》中记载:328年八月,前赵刘曜攻金墉城,斩后赵将石瞻
,枕尸二百余里;同年十二月,后赵乘刘曜不备,发起进攻,刘曜列阵于洛阳西,石勒进洛阳城。石勒与刘曜战于西阳门,擒刘曜并杀之,阵前杀前赵兵五万余人。
史料公布这些数字时,没有半点感情流露。活生生的生命,一分钟前活蹦乱跳,一分钟后血肉横飞,倒毙在洛阳的土地上,史书上的记载,却像是折断了一根草棒或是木头,冷漠无情,并且从来如此。邙山山头可吞剑,一寸黄土一寸血!留予后人的只是一声叹息。
后来还有一段小插曲:被俘后的刘曜还是很有骨气的,石勒让刘曜写信令其子刘熙投降。刘曜给刘熙的信中却令其“与大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
石勒遂杀刘曜。
前赵、后赵的洛阳之战,以后赵的胜利,前赵的灭亡而告终。
其实,两个国家的战争,临阵谋略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是整体实力的角逐。在大兴土木与穷兵黩武中耗尽实力的刘曜,并不比石勒强大。临阵醉酒,或许,是因为不敢面对即将战败的现实。一战而败,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战场上的胜败,很大程度上,由战场之外的因素决定,比如财力、民心、国家政策。这些,直接影响到士兵的作战素质,进而影响整个战局。前赵与后赵平静安稳的那几年里,刘曜,战败了。
至于刘熙的反抗,不说也罢。
我挑了两段关于刘曜的评价附于下:
《十六国春秋》:“张茂谓马岌曰:‘刘曜自古可谁等辈也?’岌谓曰:‘曹孟德之流。’茂默然。岌曰:‘孟德,公族也;刘曜,戎狄;难易不同,曜殆过之。’茂曰:‘曜可方吕布、关羽,而云孟德不及,岂不过哉!’”
民国史学家蔡东藩有言:“刘曜石勒王弥辈,徒知屠掠,毫无英雄气象,不过因晋室无人,遂至横行海内,否则跳梁小丑,亦何能为?试看索綝贾疋等之倡言起义,一鼓而集十余万人,破刘粲,败刘曜,兵威大震,向使始终如一,则中兴事业,当属诸愍帝,而琅琊王睿无与也。彼刘曜石勒,亦乌能更迭称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