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博罗季诺之战 完(2/2)

意大利人的阵地其实并不算太重要,但是俄军的前线指挥官认为如果攻下这里应该能包抄进攻村子的法国人的后路,而且还能解决己方侧翼被包夹的隐患。

法国指挥官也是这么想的,他认为如果意大利人能够进攻俄军博罗季诺村防线的侧翼,那么便可以为主攻的法军牵制大量的兵力甚至炮火——这样法国人将会相对轻松地拿下这座村子——但关键是意大利人并不配合,或者说在他们眼里法国指挥官算是哪根葱?

不过战场的局势还是慢慢向联军方向倾斜,小雨浸透了双方的步枪和火炮。相对先进的联军一方并不受太大的影响,虽然火药受潮会影响步枪一定的性能,但具体到设计上除了拖慢单发子弹的发射时间外并无太大的问题。

反倒是俄军一方,因为步枪和火炮技术的相对落后,在雨水不断的冲刷下,大量的步枪和火炮开始哑火,本来受困于俄军密集火力的法军终于摆脱了火力上的劣势,开始凭借这一优势冲击占据地形优势的俄军阵地。

库图佐夫知道这场小雨其实并不是战役的关键——这场仗他并不想打赢,他只是想争取一次体面的失败,以为他接下来的计划制造一个无可置喙的借口——同时也是想要凭借战功摆脱本格尼森和他的德意志参谋们不间断的叨扰和未来的弹劾——他绝对不会把伟大祖国的命运交给本格尼森这个追求自身荣誉的外国人——他只会带领俄军向法国人主动发起挑战,接着迅速走向灭亡。

他的脑仁有些生疼,令他操心的并非前线的战事——他相信勇敢的俄国军人的勇气与智慧——而是来自后方的威胁。彼得堡的亚历山大皇帝已经多次发来督促和严词责备的信件,并勒令他一定要把拿破仑阻挡在莫斯科城外。

本格尼森也数次向皇帝发送数落他罪过和指挥失误的信件——这位德意志将军很轻易地便把握了年轻皇帝自大求胜的心理,他总是把战局描绘到对俄军有利的方向,再接二连三地数落库图佐夫的指挥漏洞——尽管库图佐夫除了制定战略计划外几乎没有对前线部队进行任何意义上的直接指挥——随后大肆批判库图佐夫的消极防御和不抵抗策略——这也是崇尚勇武与主动出击的皇帝最见不得的一点——并声称如果让他来指挥的话勇敢、坚强、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俄军将会取得空前的伟大胜利,并在最后将那位科西嘉矮子(库图佐夫敢打赌本格尼森根本不知道科西嘉在哪,虽然他自己同样也不知道)五花大绑地押到彼得堡接受皇帝的审判。

本格尼森的信可谓深喑语言文字艺术的极高境界,一大通滴水不漏的废话把库图佐夫和他的战略贬了个通透,同时也称赞了自己并拍了皇帝的马屁。虽然库图佐夫也有写信给皇帝向他陈述自己的战略计划(当然不会透露他放弃莫斯科的意图),同时反驳本格尼森一些夸大其词的言论。但皇帝对库图佐夫早有成见,再者这个不会拍马屁,性格耿直的老将显然也不会像本格尼森一般吹捧他。

亚历山大皇帝志大才疏,他很难理解库图佐夫在心中描绘出来的枯燥乏味战略意图,反倒是本格尼森绘声绘色的战术、战役描写,虚构出来的步兵进攻、骑兵穿插等具体指挥更对他的口味——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会喜欢看枯燥乏味的“拿破仑在大地图上画了一个圈,下令进攻这里”这类文字,肯定会对骑兵和步兵的对决,堡垒的攻坚更有兴趣(尽管这可能并不真实)——即便亚历山大是皇帝也不外如是。

不过这对库图佐夫本人来说并不构成太大的影响,本格尼森在军队中的威望并不算太高,多亏斯摩棱斯克的失败,本格尼森对俄军的控制力进一步地削减了,这也好加强了库图佐夫对俄军的控制。

“老哥,快走吧!”

俄军左翼,乌季察高地的防御已经全面崩溃,巴戈武特将军和他的部队已经开始全面向后撤退。尽管俄国人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把这座左翼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拱手让给对面的波兰军队。

“老哥,再不走就真的来不及了!”

高地附近的一处俄军炮兵阵地还在坚持射击,五十多岁的中尉连长刚刚通完炮管,正吃力地把炮弹塞进炮膛里。

尽管俄军已经全面溃退,但他并不想走,他热爱大炮,热爱着它们轰鸣着射出炮弹时的声音,他觉得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空荡荡的炮兵阵地上摆放着数门巨大的火炮,但操纵它们的炮手早已向后撤退,除开老中尉现在正在操作的这门火炮外,其它的火炮都已经被炸毁——至少不能让法国人缴获后直接就拿来对付俄军。

最后剩下来的一名年轻炮手见劝不回中尉,便咬咬牙直接离开了。

他走之前回头望了一眼,老中尉依旧在坚持射击,尽管他的左手因为炮膛的后坐力而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但他依旧在坚持。

他不再去想这个老疯子了,毕竟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尽管最后的火炮依旧在轰鸣,但属于他们的战斗已经结束了。虽然损失极为惨重,但拿破仑和他的法国军队获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库图佐夫和他的军队狼狈而逃,一座庞大而又富饶的城市——莫斯科,对于拿破仑来说已经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