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辽国近况(2/2)
对于那些抗拒的漠北部族,辽主耶律贤的态度也很强硬,一律镇压。但是,以漠北之大,族群之多,在汉辽战争中受到重创的契丹,哪里还能如以往那般轻易平定。
因此,在这半年中,大漠之上,厮杀不止,纷乱不休。虽然,相较于那些离心的部族,辽廷所掌握的实力,仍旧占据优... --
最快更新汉世祖最新章节!
占据优势,但已经丧失了绝对压制能力。
在耶律贤适等文武将吏的辅助之下,辽国在平乱事宜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局仍旧堪忧。甚至于,契丹军队迫于粮草、军械等给养问题,也难以进行持续的军事行动。
而辽国治下的诸多部族,包括契丹诸部在内,情况同样糟糕,基本的生存生计都面临问题。若是能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可供其休养,或许还能通过时间恢复,但是这一点,却是千难万难。
大汉不会给这个机会,辽国那些部族也不会给这个机会,大汉军队,不需深入,只需要保持一个陈兵的姿态,就能牵制契丹不少精力。
而漠北那些叛乱的部族,在面临契丹军队的打击中,哪怕失败了,也有举族南迁,归附大汉的选择。有这条退路在,他们反叛就更加自如了。
于辽国而言,最危险的,也永远是大汉,而非那些反叛的部族。时至今日,曾经辉煌一时的大辽王朝,已然摇摇欲坠,完全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距离分崩离析似乎也不远了。
甚至于,连契丹本族,都怨愤颇多,辽主耶律贤就像坐在一个火炉上,每天都经受着烈火的烘烤,承受着莫大的压力。
大汉军队,就像个游客,在旁边看戏,火候不够了,则向其中添点柴,加点油。大定府那边,董遵诲主持军务,率领汉奚联军数次北上,兵临潢水。
即便没有取得什么决定性的胜利,但惊也惊到契丹人了,这也使得辽京临潢府始终面临汉军的威胁。连都城都不安全了,那国势动荡,人心混乱,也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在南来投奔大汉的部族中,就不乏契丹人。
相比之下,在奚王筹宁率领下,早早地便归附于大汉的袭部族人,则要显得幸运得多。过去的一个冬季,日子同样艰苦,但背靠大汉的支持,终究是平稳度过白灾,没有遭受太重大的损失。
哪怕还要征召部卒,配合汉军的军事行动,但在纷乱的辽国乱局中,也算保持着一个独善其身的处境。
说到奚族,就不得不提一句,奚王筹宁自随驾南来后,就一直待在洛阳,刘皇帝没提,他也就没主动请归,老奚王终究还是识趣的。至于其他奚人贵族,也大多流连于西京,朝廷给他们的待遇还是不错。
与此同时,朝廷对于奚族领地的消化吞并,更化改制,也在着手进行中,设立燕山北道,也已提上日程。在辽国的治理下,奚地已然有了些基础,而大汉接手,再行深化,那么用不了多少年,燕山北部那偌大地区,也将正式成为大汉帝国的道州府县。
相比于山阳、燕山一线汉军的引而不发,保持逼压,辽东那边,则是唯一付出了实际作战行动的一处。
立夏之后,马仁瑀便提兵北上,进攻黄龙府。经过近一年的纷纷扰扰,整个东北地区的形势也早已明朗,辽东以内,渐复安宁,辽东以外,纷乱依旧。
而原属辽治下的东北广大地区基本流失,只余黄龙府一地在耶律斜轸的坚守下,但也只是苦苦支撑罢了。
开春之后,马仁瑀足足按捺了几个月,待辽东治下稍复元气,且辽军形势愈见孤危时,方才请旨发兵。
而对马仁瑀所请,朝廷果断降制从其请,对于黄龙府仅存的这股辽军,就算不是如鲠在喉,也看着不顺眼,势必拔之。
面对汉军强势北上,黄龙府的辽军也没有太多办法,他们早已沦为孤军,辽廷自顾不暇,更无法援应。耶律斜轸再会统兵,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是无力回天,迅速陷入重围之中,马仁瑀更是稳扎稳打,围城近两月,也不急不躁的,黄龙府的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