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沈万三通西域(2/2)
蒙古骑兵对屠城,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万一惹怒他们,导致黑水城被屠城,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黑水城为何会内斗?莫非李元昊出事了?”
哲别提起一个俘虏的西夏武将。
他已经提前探知黑水城是李元昊领地的城池。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李元昊的铁鹞子,是为数不多可以对蒙古铁骑造成威胁的高阶具装铁骑,哲别对此还颇为忌惮。
结果三万蒙古铁骑,轻易攻克了黑水城这座李元昊专门修建的要塞。
西夏武将苦涩答道:“我们大王,在贺兰山大战,被关中霸主张华斩杀,贺兰山一带,尽数被占领,只剩下黑水城一座城池。”
哲别看向曾经与孙策交战的第四怯薛长赤老温:“赤老温,你可听说过这个人?”
赤老温摇头:“闻所未闻。”
“此人估计会是一个比李元昊还棘手的敌人。这次意外拿下黑水城,已经可以向大汗邀功,再往南,就是河西走廊或者贺兰山。我们暂时还无力攻下这些地方。”
哲别收编西夏降卒,看向南边。
他与赤老温的三万蒙古骑兵,想要吞并南边的领地,几乎没有可能。
蒙古骑兵要应付的可不是西夏和南宋,而是历朝历代的精锐军团,其中一些精锐军团,即使是蒙古铁骑,也不见得可以取胜,比如秦锐士、玄甲军。
“张华啊……”
哲别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
玉门关,一支骆驼商队正在金黄的沙漠中缓慢行进,商人首领蒙着面纱,身上还有血迹。
“丝绸之路,遍地是黄金,可惜要富贵险中求……”
“这次不只是来西域贸易,还要充当斥候……”
元末富商沈万三在河东的时候,曾经献上几千石粮食犒军,与张华搭上关系。
沈万三想着打通丝绸之路,发掘丝绸之路的商机。
与此同时,沈万三肩负着张华的使命,那就是探明西域的情况。
张华也想知道,西域是个什么情况。
如果沈万三可以带一些流落在西域的武将,返回关中,那就最好了。
商人,本身就有刺探敌国情报的功能。
另外,沈万三携带的茶叶,在西域,价值千金,完全可以换回一批金银珠宝。
沈万三一路到了玉门关,继续往西。
“没想到,在玉门关以西,竟然是唐末义军首领张议潮的归义军的地盘。归义军可是忠义之士啊。”
沈万三得知玉门关以西是归义军,大喜过望。
至少归义军不会做出杀人夺宝的行为。
“玉门关以外,就是沙州。”
沈万三带领商队,进入归义军的主城——沙州城。
“你们来自关中?而且货物是西域罕见的茶叶?你们可以入城,但我要奉劝你们一句,不要继续向西了,西域烽火连天,你们去了,准会送命。”
守城校尉在核实沈万三等人的身份之后,准许携带茶叶这一特殊商品的沈万三入城。
关外对茶叶的需求极大,有价无市。
沈万三问道:“西域发生了何事?”
守城校尉的脸色逐渐沉重下来:“有一伙来自更加偏远地方的胡人,与突厥人、铁勒人、匈奴人联手,正在攻打西州、庭州、伊州等重镇。我们归义军与安西军,与这群胡人交战数十次,难分难解,前方的战事不容乐观啊。要是胡人攻破西州、庭州、伊州,接下来就是我们沙州和瓜州,我们就只能逃回关内了。自古以来,西域就是我们华夏的疆土,仓皇逃回关内,实在是窝囊啊。”
“这伙胡人,到底是什么来头?突厥、铁勒、匈奴相互勾结,西域岌岌可危……”
沈万三脸色也不好看。
他从沙州的城门校尉这里得知的情况实在是太过惊人,归义军和安西军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伙强大的胡人士兵,误入了西域,还与西域本就强大的突厥、铁勒、匈奴等部落勾结,让归义军陷入被动。
“听说是马其顿人,他们的人数不多,通过不断蚕食西域的部落,壮大兵力,有突厥人、匈奴人响应,谁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骑兵。突厥、匈奴的威胁本就不小,再加上西域的一些波斯人、大食人,就相当麻烦了。这件事说了,你们也帮不上忙,做完买卖,尽快回去关中吧,还能保住小命。”
城门校尉摇了摇头,与沈万三这样的富商说起兵家之事,沈万三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可不好说啊……”
沈万三自言自语。
他的背后是张华的夏军撑腰,未必帮不上忙。
“驾!军机紧要,众人避让!”
一支骑兵,从西边返回沙州城,直接闯入城内,沈万三等平民,不得不避开这支骑兵。
“鲜血的气味……”
沈万三可以嗅到这支骑兵身上浓郁的鲜血气味,不难想象,这支骑兵此前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身受重创。
沙州城的骑兵进进出出,前方的战况,相当不容乐观。
城门校尉看清楚这支骑兵为首一人的长相,身躯一震,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
沈万三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向城门校尉打听:“刚才入城的骑兵将领,到底是何人?”
“他就是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大人。节度使大人明明是在前方统帅大军,抵御胡人,为何会突然返回沙州?”
“张议潮……”
沈万三倒是想要拜访这个赫赫有名的归义军首领。
张议潮返回沙州,盔甲破裂,伤痕累累,有几分狼狈,却不及休息,前去拜访城内一处府邸:“事到如今,只能请那个人出山了,否则难以镇住西域诸国。”
“大人,有一个名叫沈三的商人求见。”
“不见。”
张议潮心情正烦躁,现在不是和商人闲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