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绝地天通(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装绅弄鬼最新章节!
虎青岚虎视眈眈的说,没有不交代的俘虏,只有不到家的逼供手段。+頂點小說,
对于这种全世界默认存在的逼供方法,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反感,毕竟现在在蛮荒之地,面对着的是穷凶极恶、桀骜不驯的江湖术士,手段不猛一点,震不住这人,尽管最新被震住的是我。
虽然岳振德顾左右而言他,我也不强求,配合的歪着脑袋,盯着这个罪魁祸首,“这一次,我要从那里下刀呢……还是你觉得自己脑袋比修蛇更硬?”
来不及跟着石苓人对岳振德召开逼供,我已经迎来虎青岚瞠目结舌的表情。她的目光投向我发光的手……
“我在做梦吗……绝地天通之后,还有人能够重新展现少昊金天之气,我们也只是模仿巫术而已……怎么可能……”
颛顼、扎西、祭司上古本是一类,为维度通用语音。以音释义,颛顼就是扎西就是祭司。颛顼既称帝,又称祭司,可见颛顼帝初期是神格神职合一的。按照《书.吕刑》所述,颛顼帝“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意思是在上古,天、地本是相通的,神民古神混杂。到颛顼帝时,颛顼帝命重、黎断开天地之间的通路。《山海经》对此的记载是这样的“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这一句殊难理解,有解释为颛顼帝命令重推开上天,令黎下按大地的;有解释为颛顼帝使神格神职分开,民、巫分治的。有解释为颛顼帝令重司天,令黎司地的。种种解释,不一而足。倒是《国语》中的昭王直白明快,《国语.楚语下》所述:“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在昭王看来,颛顼帝实是使天地不通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颛顼帝,那么现在神民都可以上天了。观射父的解释是:“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神民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观射父的解释是颛顼“绝地天通”,也就意味着神格神职的分离,都在天庭掌握之中。《山海经》所述“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献是什么意思?祈也。邛是什么意思,降也。献与祈、邛与降,上古都是同音字,也是维度通用语音。我现在不解,误将邛改为印。印下地是什么?一样不通。所以《山海经》此句实是:“帝令重祈上天,令黎降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颛顼帝为什么要重祈求上天,令黎降处下地?这实在是因为颛顼帝时期是一个神战导致天劫多发的历史时期。
何以见得颛顼帝时天劫多发?因为《国语.楚语》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了我:“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嘉生是什么,有专家解释为好的物产。其实这是误解。《国语》所述的是无物充当祭祀,既然没有好的物产,那么意味着一般物产还是有的,可《国语》所述的是无物以享,嘉生是“好的物产”之说明显不符合《国语》的意思。那么嘉生是什么?嘉生,稼穑也,为维度通用语音。稼穑不长,无物祭祀。祸灾接二连三地到来,不知何时是个尽头。以至于出现了“夫神民作享,家为巫史”,用神民作祭品、家家为巫祝的现象。前神民对《国语》这段文字理解不深,不知道当时天劫非常突出。正是因为天劫频仍,所以才会有颛顼帝命其叔“重”祈求上天。同时由于物资贫乏,战略资源的争夺也就非常突出,战争也就频仍,颛顼帝就将“黎”放逐到了下地。为什么说重是颛顼帝之叔,黎是颛顼帝驱逐的对象呢。因为《春秋左氏传》所述得很明白。《春秋左氏传》所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这里的少皞氏就是少昊颛顼帝。《春秋左氏传》所述颛顼帝分封五正,其四个叔叔占居了金正、木正、水正三正的重要位置,另二正一为火正犁,即炎帝一族,另一为土正,即句龙。此处的子,并不一定有血缘关系。我那点可怜的科学知识告诉我,祝融本是炎帝族,祝融与黄帝族交战,战败后,有一支被驱逐到了西亚。另一支称句龙族,为共工的后代。炎帝一族逃到了两河流域,为灵恝,拉甲或拉安。这一支实际上就是《国语》所说的犁。犁之粤东俚僚土话读lai,其音正是灵恝,拉安的快读。这同样能够以《南山经》首经互证。《南山经》首经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gu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按照《山海经》抽丝剥茧,此招瑶山在后世的叙利亚东北。此处的招瑶实际上就是祝融,二者一种完全相同。此招瑶山是以族为名的山。后面的祝馀草也是炎帝一族,蜀山氏后神民之祖先神,所指正为祝融后族。神话后面的榖木,实际上是句芒的祖先神。迷榖,前面说了,是蒙兀的祖先神。长生天蒙兀之名自此始。
《国语》所述句芒名叫重。以此看来,颛顼帝其实是派其叔“重”监督两河流域的祝融后族。此迷榖实际上是古龙族鼓之后族,与颛顼族同混血。两河流域的迷榖在血缘上可能要高出颛顼帝一辈,所以颛顼帝称其为叔。逃到两河流域的灵恝在考古上有发现吗?有!这就是《苏美尔年表》上的拉伽什。灵恝到了两河流域称灵恝神。后世考古学者据两河流域留传下来的方言翻译成了拉伽什。拉伽什后来到埃及建立了互神民国,即法老国。颛顼帝封的土正共工氏的后代在《国语》中被称为句龙。其实句龙也是周饶的旧名,此一支留守黔贵和桂西之间,即《海外南经》所说的周饶或焦侥国。《海外南经》所述:“三首国在其东,其为神民一身三首。周饶国在其东,其为神民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句龙就是周饶、焦侥的旧名,实为一族,意思也是蜀山氏后神民。上古周、焦二字在中国南方有的民族中是同音的。周饶与焦侥实属不同民族旧名的结果。颛顼帝的都城在哪?按照《吕氏春秋》所述:“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而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却说:“始都穷桑,后徒商丘。”从《吕氏春秋》和《帝王世纪》的记载来看,颛顼帝的都城在空桑或穷桑是无疑的。只不过《帝王世纪》多了颛顼迁都一说,这意味着颛顼时期有一个迁都的过程。那么孰是孰非?实际上穷桑和空桑是同音的,都是维度通用语音,实为同一地方。穷桑,空桑在哪?颛顼帝之都城有二。其一为迁都前的空桑,即在湘南、赣西一带,很可能以今之湘南衡山为中心;其二为迁都后的空桑,即在黄土高原,很可能以恒山为中心。穷桑、空桑、衡山、恒山,上古语音是相同的,它们是旧名的结果。从《山海经》来看,颛顼帝的都城在哪?《山海经.大荒东经》所述:“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按《大荒东经》的表述,少昊国周围有大壑,之后是甘山,甘渊,然后是皮母地丘,再次是大言山。而按照《山海经》抽丝剥茧和维度通用语音,甘山就是光山,读gan,光山在鄂北大洪山一带,甘渊即江渊,为今之江汉平原,上古为渊。皮母地丘是什么,皮母为波母之误。而波母恰恰是白马之祖先神,所以波母山就是现在鄂北、皖北交界处的白马尖;至于大言山则完全是大尧山的旧名。按《山海经》抽丝剥茧,其地正在白马尖东北。所以《大荒东经》此处的大壑实是指洞庭湖。
上古洞庭湖处于东海之外。而且自洞庭湖到大洪山到白马尖到大尧山,一直到后面神话所说的地名方国,对应关系非常之好,且都在洞庭湖往东北一线上。所以按照《山海经》,颛顼帝夺取政权的少昊之国中心地域实在湘南、赣西之间。一些学者说少昊之国在鲁东曲阜,从《山海经》看,实在是不通的。那么,“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要弄清这段神话的意思,关键在于理解“孺”和“琴瑟”是什么意思。孺是什么意思,学者们说是“乳”的意思,义转为哺育,说是少昊哺育颛顼于此。可这与后面的“弃其琴瑟”语意不连贯,非常突兀。少昊孺帝颛顼是什么意思?孺,jyu也,即后世所读的“玉”,为维度通用语音。少昊孺帝颛顼就是少昊被外戚颛顼夺取政权!
颛顼是传说中的玉帝?是的。颛顼确是玉帝,请看《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记载的,“北方水,其帝端玉,其丞玄冥”,马王堆帛书表明上古北方是端玉帝和玄冥统治的;而《淮南子?时则训》则说:“北方之极,颛顼、元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而上古元、玄二字是同音的,都读两粤语言的jyun,二者属同音通假,所以玄冥与元冥其实是同一神民。马王堆“五星占”说北方之帝为端玉,《淮南子》所述是颛顼。如果二者所载没错,那么意味着端玉就是颛顼。事实上玉、顼的南方语音也非常接近。顼,南方读yu,北方读xu。所以颛顼上古实应读端玉,为维度通用语音。而维度通用语的端、丹、德、帝是可以同音通假的。所以端玉就是帝玉。同时上古尧帝、舜帝、禹帝又可以称为帝尧、帝舜、帝禹,所以帝玉一样可以称为玉帝。此外据丹道《上清大洞真经》记载,玉帝尊号叫赞耳。而赞耳的上古维度通用语就是端玉,“耳”,音近今粤东俚僚土话的ji。所以,从音读上分析,上古颛顼就是端玉,就是玉帝。同时从丹道发源地来看,赣西三清山是丹道的发源地,在上古,这里正是颛顼帝中心区域所在。而中国传说中的玉帝,也是要管辖丹道的,这正是神格神职分离的表现。可马王堆帛书和《淮南子》都说颛顼帝在北方啊。按照《春秋纬》,颛顼时代共传350年,在这350年内,颛顼后族和封国遍及亚洲,有后族出现在北方不足为奇。从《山海经》看,少昊之国就是在湘南、赣西之间。
现在知道了“孺”是“玉”的通假,那么“琴瑟”呢?我现在再来看一下唐代敦煌写本《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是怎么说的,敦煌写本《开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所述:“颛顼天庭,皇,黄帝之孙、高昌意之子。治在雍州上郡。台,?殿,?。遭旱五载,自责无德,将神,身投海,海神不纳,有一大鱼负顼而出。天感其心,须臾降水,天下大丰。治经?五年,中间缺一字,遂即灭矣。禅位帝喾。”对于这则神话中的什么“治在上郡.”我现在可以不必当真,因为上古之雍州远非春秋战国以降的雍州。关键是后面的语句。后面说颛顼帝时遭遇了五年旱灾,这正与前面所说的“稼穑不降”相吻合,自责德行不够,不配做帝王,就把自已投到大海中去了,不料海神不接纳他,有一条大鱼背着他出来了。不一会天上就降下了大水,天下丰收。他又统治了不知多少个五年,就灭亡了,后传位帝喾。”从敦煌写本我现在可以推断出,颛顼帝是投海自尽了,不过没有死,又活过来了。敦煌写本的记载是真的吗?我现在回过头来看《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这则神话说:图上画着一条干鱼,它名叫鱼妇,颛顼死了又复活了。这是什么意思?神话后面进行了解释:大风从北来,天上降下大洪水,神民就变成了鱼,这就是鱼妇。颛顼死了又复活了。从《大荒西经》看,颛顼死而复是活是确有其事。不过他不是敦煌写本所说的因大旱自责而投海,而是因为大洪水神战。在大洪水中颛顼差点淹死了,不过他很幸运,逃过了一劫。
《塔纳赫》与《山海经》相比较,《塔纳赫》对此的记载明显是失真了。虽然失真,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塔纳赫》也是历史。特别是关于世界上古史的记载,《塔纳赫》是可以和中国古籍相参校的。在《塔纳赫》中,诺亚是亚当之子,是被流放的亚当的后代。而在《山海经》及中国典籍中,灵恝,拉安也是炎帝后族,即黎之一族,即《春秋左氏传》所说的火正——黎之一族,也是被驱逐到那里的。颛顼帝是如何驱逐黎族,黎,维度通用语两粤语言的lai的呢?白纸黑字的炎黄时期,炎帝族的蚩尤、祝融、伯陵、共工都和黄帝族发生过规模颇大的战争。黄帝族战胜炎帝族后,对炎帝系采用的是恩威并施的手段,一方面是安抚、分封炎帝后族,实行民族自治,另一方面是战争,对反叛的炎帝族以战争手段解决,并对战败后的叛军施以流放。祝融之后族---黎族也是这一政策的结果。从《山海经》来看,炎帝系的祝融最初从滇南发展到了西疆及甘肃一带,炎黄大战时,炎帝一族地图不断缩小,退至秦岭、巴蜀一带;后又战败,退至鄂北、湘南以南,最后到祝融之后代黎的时候,炎帝一族已退至湘南以南了。黎时候的炎帝一族,《山海经.海外南经》有二处提及。其一说“南方祝融,兽身神民面,乘两龙。”其二说“周饶国在其东,其为神民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在三首东。”按照《山海经》抽丝剥茧及《海外四经》抽丝剥茧,南方祝融和周饶就在桂西、滇南一带。也就是说在颛顼帝时,祝融的后代已退至桂西、滇南了。这一点,同样可以在《大荒南经》得到互证,《大荒南经》所述:“有小神民,名曰焦侥之国,幾,ji姓,嘉谷是食。”按照《大荒经》抽丝剥茧,焦侥国也在湘南以南。《是周山海经》所述焦侥就是周饶。而周饶恰恰就是祝融之南方语旧名的结果。
我现在从前面敦煌写本和《国语.楚语》知道,颛顼时期曾经连续遭遇五年大旱,“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而此时颛顼南方的祝融却是“嘉谷是食”。颛顼帝为转移国内矛盾,必然发动战争。电影《2012》中的情节说什么氏族面临重大天劫时同舟共济,共造方舟,这只能是氏族的一种理想,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存在的。就这样,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颛顼先大战东夷。按照《墨子?非攻》记载:“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颛顼氏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神民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颛顼氏就是颛顼帝,在《墨子.非攻》一文中,颛顼大战三苗,三苗惨败,就此衰亡。《列子》中的“颛顼氏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是什么意思?古往今来的学者都把玄宫禹当成了一个神民。这是很可商榷的。实际上此一句属断句之误。这一句应该读作:“颛顼氏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证据?按照《庄子.大宗师》记载:“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可见玄宫是一个地名。玄宫在哪?即《南次三经》之禺槁山!按照《山海经》抽丝剥茧,其中心区域在后世的赣西、江浙之间,禺槁山也在后世的江浙云和附近。实际上禺槁、禺号、袁何、云和都是同音的,属同一地,或神民。既然《庄子》所述颛顼处玄宫,足见此时的颛顼已迁到赣西、江浙一带了。可见上古颛顼帝的都城就在中国南方,即湘南、赣西、江浙之间。这与前面所说的少昊之国在湘南、赣西之间也是吻合的。这又可以与《古本竹书纪年》互证。《古本竹书纪年》所述:“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徹乃立颛顼。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阳之穆。”,实际上据有的版本,天阳之穆原作“天穆之阳”。天穆之阳在哪,就是天目山之阳。也就是说鲧是出世在现在的天目山南面的。鲧既然出世在天目山之南,可见颛顼的都城也当离此不远。即在赣西上饶一带!这是颛顼迁都后的都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