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2/2)

因为鸟丝这个变态将集束炸弹的设计思路照搬到了千牛弩的天女散花当中。重达一千五百斤的重型长杆弩箭当着,包裹的是十万枚重达两钱的漂尾箭头。一钱重5克,两钱重10克,十钱是一两,一两是50克,宋代的一斤是十六两,也就是800克,一千五百斤的重型箭矢,也就是重达1200千克,1.2吨。

当得到这个确切数字的时候,鸟丝是凌乱的。超过380毫米重炮炮弹的重量了,这个发射重量已经可以媲美卡尔臼炮的炮弹了。

纯粹凭借牛筋的弹力发射出这么重的炮弹,怎么看怎么玄幻,可是在各方面都做到极致之后,竟然真的被大宋的这群工匠们给鼓捣出来了。

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啊。

更加逆天的是超重型的天女散花,外面是木包铁的一层圆筒,箭头是三层厚铁皮的整流罩。圆筒的中间是无数层的盘架,薄木制作的盘子负责将所有排列整齐的小箭头排列好,仅仅铅笔粗细的箭头。密密麻麻的一盘上就能排列几百枚,盘子中间是用一根纯钢的主支撑轴固定的,为了保证支撑轴和边筒形成稳定的支撑,边筒是用长长的厚铁皮一次性的卷筒而成,本来那些螺旋线还要想办法磨平的,后来经过实践,发现有了这些螺旋线,包裹着小箭头的托盘会在惯性力的影响下开始自转,这种惯性的自转反而能让箭筒内的小箭头飞速的被甩离出去形成更大的散布面积。

至于弩箭是怎么散布出去了,当然要用到机关了,期初是用羊肠线当做拉线,拉住套装在外面的套筒,然后里面托着弩箭的木盘和钢轴一起借助惯性飞出套筒,并且借助自转将弩箭散布出去。可是这种方法不太靠谱,因为重达一吨多的弩箭射出去的时候,拉力简直恐怖,借助了多种绳线之后发现都不靠谱,太容易断,毕竟能撑住几十吨拉力的绳子根本就不存在。用特粗的皮绳到是成功弄过一两次但是还是有很大几率被巨大的力量崩断的。

所以跟制导导弹一样用尾绳的方法试验了几次就彻底放弃了,后来墨家的一位名匠设计出了一种延时断裂的东西,正好控制弩箭出膛之后飞至最高点的那两秒多时间自动崩开,然后裹在外面的木质外壳分离。方法是挺好,并且设计也很巧妙,只不过自动分离的木质外壳有两个弱点,一是弩箭太重,纯木质的外壳很难承受弩箭发射时那巨大的惯性力,特别容易崩碎,只有包裹上厚厚的一层铁皮外壳才能让这弩箭顺利的发射出去。第二个问题是自动分离之后,里面的十万支弩箭无法自动分离,造成散布面积过小,杀伤效果也很浪费。

最后,还是赵羽同学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利用墨家名匠设计出的延时设备带动一个巨大的降落伞,利用降落伞的阻力将外壳套筒减速,然后中间活动的弩箭和轴心利用惯性力跟套筒分离。

并且这么一弄还弄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节省一些成本,套筒外壳的制作工艺很复杂,用一次就扔了很可惜,加上巨大的降落伞之后,从高空坠落的套筒如果不是磕碰到巨石上,稍微一修复和打磨就能重新利用。并且这些墨家的大匠们很恶搞,将套筒上画上一个美丽的宫装美女,然后降落伞被画成一把巨大的雨伞,飞上天的巨型弩箭飞的时候太快根本看不清是啥,但是降落的时候,就像是一位美女打着伞从天上降落,整个战场的人都能看呆了,至于美女洒下来的是啥?

十万枚钉子一样的弩箭从五百米的高空成范围坠落,那杀伤效果,简直不要太美,曾经最霸道的一次,散布面积达到了直径二百米的范围,每平方米内平均散布2.5枚,但是原始设备必然不能保证那么散布平均,中间部位的散布肯定是最小的,也最密集。按照当时工匠的记录是,二十丈内每步中三十矢,三十步外每步中十矢,五十步外每步中八矢,百步之外每步中五矢。意思就是一百五十米之外还能保证每平米接近5枚的中弹量,威力简直就是凶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