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赐常青云入大本堂读书(2/2)

“朕今日就借常破奴的宝衙过一夜。明日一早返京。”

常风正要开口反对。正德帝打断他:“不用怕,朕不跑!”

正德帝嘴上说不跑,常风却捏了一把汗。正德帝是他看着长大的.皇上的尿性,他比谁都清楚。

常破奴腾出了自己在县衙中的卧房给正德帝居住。

进了卧房,正德帝先让李东阳下去休息。

随后他问了一个之前在粥铺问过施粥老头儿的问题:“此地可有美妇人乎?”

常破奴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朱厚照你啥意思?县衙里就我老婆一个美妇人!难不成你要跟我当连襟啊!

正德帝怕常破奴误会,连忙补了一句:“听说你们这里有个胭脂巷。”

皇帝跟臣子要妓嫖,要的还是妇人妓。正德帝也算开皇帝风流史之先河。

常破奴严词拒绝:“城中确有胭脂巷,青楼颇多。但臣不敢.”

常破奴话还没说完,常风打断了他:“啊,破奴你还不速带衙中官婆,去胭脂巷为皇上挑选陪侍之人?”

说完常风把常破奴强拉出了卧房。

常破奴小声道:“爹,你这不是逢君之恶嘛?虽说官媒月月给胭脂巷的姑娘验身查病,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常风却道:“破奴你糊涂啊。以皇上那野驴性子,万一半夜又跑了呢?得找个女人拴住他。”

“你带个官婆去青楼,挑个尚未卖红花的闺女身。记住,来之前一定要用麝香。陪侍皇上之后,亦要用麝香。”

麝香是古代青楼女子用来避免怀孕的法宝。

常破奴苦恼:“可皇上要的是妇人。送个闺女身进去,皇上会不悦。”

常风道:“蠢啊。你让官媒挑人的时候带个圆滑些的木棍去。选好姑娘后让官婆给她落红花。落了红花不就成了妇人了?”

常破奴倒吸一口凉气:“爹,你好手段啊!”

常风道:“横竖选的姑娘今夜都是要陪皇上的。先给她落红花不算缺德。快去吧。”

常破奴开了句玩笑:“用不用给您老也找个?”

常风骂了一句:“滚!”

半个时辰后,常破奴将一个又沟沟又丢丢,刚成妇人身不及两刻时辰的女子送进了正德帝的卧房。

常风还是怕出岔子。干脆在房门前侍立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正德帝满面红光,心满意足的出了卧房,吩咐常风:“走,回京去!”

常风都四十六岁的人了,在门口站了大半夜,两个眼圈都黑了:“是,臣这就备驾。”

这是正德帝第一次抛开朝中文武、宫廷卫士的夜奔。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万幸正德帝夜奔到了大兴县,遇上了常破奴。不然常风、李东阳他们还要提心吊胆好几天。

过了半个月,常破奴到任后,派人来给正德帝送了一样贡物——河间特产,驴肉火烧。

正德帝龙颜大悦,跟江彬夸赞,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常破奴想着他。

此次正德帝夜奔,李东阳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获益最大的是常家。常破奴连升三级不说,常风嫡孙常青云入学大本堂。得以接受整个帝国最优质的教育。

常青云平日在大本堂用午饭,动不动就被张太后或夏皇后叫去赐膳。

正如常风预料的那样,常青云成为了继常恬、常破奴后,第三代的宫廷外姓团宠。

常府。

李东阳跟常风对坐喝茶。

李东阳笑道:“青云这一生有了保障。且不说日后会不会得宠为官。皇上昨日吃了破奴贡上来的河间吃食,下旨命刚到吏部就任的王守仁做青云的启蒙师。还有一堆翰林院的大儒教一同教他。”

“有这么多好先生,还怕教不出知书达理、学富五车的好学生?”

常风却道:“青云这孩子是个有福之人啊.唉,皇上以后要是隔三差五的搞什么微服出巡.着实会让咱们头疼。”

李东阳道:“江彬那人看似是你的人。实则一肚子自己的小九九。皇上偷跑出宫,他根本不会提前透给咱们信儿。的确让人头疼的很呐。”

常风点点头:“的确,只是看似而已。如果说自己人,也只有敬武、巴沙算得上自己人。”

李东阳道:“我有一策。为防皇上下次微服出巡不是往南,而是往北。应让宫廷画师多誊画一些皇上的相。分发给北边各隘口的守将。”

“若皇上要经各隘口去草原,让守将拦住他。”

常风道:“成啊。武将有拜军神的习俗。不少武将家中都挂有中山王、开平王相。”

“咱们给武将发皇上的相不算越礼。皇上英明神武,军事能力不逊于中山王、开平王。实乃大明战神。武将争相设相而拜岂不是很合理?”

“这话传到皇上耳朵里,皇上只会欢喜。”

李东阳又道:“昨日我去找了杨廷和,跟他深谈了一番辅君治国的方略。杨廷和是治世能臣。”

“我在离开他家前,跟他挑明,明年我会致仕,向皇上推荐他接任首辅。”

常风道:“杨廷和是贤臣,有能力当好首辅。但亲家当真要致仕?”

李东阳点头:“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我太累了。如今奸宦已除,阉党一扫而空。”

“杨廷和、杨一清那样的贤臣、王守仁那样的好官陆续掌权的掌权、起复的起复。我也该急流勇退,归隐田园了。”

“唉。即便归隐田园,我依旧要挨骂!谁让刘瑾当权时,我隐忍数年而不发呢。”

常风道:“皇上赐了我三万亩地。我比谁都清楚,亲家公你为官数十年两袖清风,家无余财。”

“不如我转赠一万亩给你用于养老。就算皇上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李东阳却道:“不必!放心,我虽家无余财,但有养活一家人的手艺。书画便是我的手艺。”

“实在不成,以卖字画为生。断乎饿不死。”

正德六年的春天,一切都向着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发展。

皇帝虽放荡不羁不靠谱。但他只醉心于军事,将政事交给了一群贤臣、贤宦。

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等人与张永、魏彬合作愉快,推行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德政。

九边因常风夸大刘瑾家财的计策,亦得到了短暂的平静。外部安定。

商品经济在江南、江北蓬勃发展,整个大明帝国稳中向好,前景灿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