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2/2)

一听下来,王惠良心中大喜,忍不住就在嘴角荡出一个小弧度:“既然大人这样说,那我方才向皇上参大人,我便是无过。”

左大人“哼”笑一声:“哦?我倒想听听小王爷的高见!”

王惠良又转身向着荣康:“皇上,我潋泉百年之前,领土不过十余座城镇,相比与当时的锦芳、大梁等国,那时候的潋泉,仅仅从面积领土来看,岂不相当于现今的若梁比我潋泉?先祖们励精图治、废旧立新,改革兵制、土制,拼战数十年,终于灭大梁、扩疆土,成我潋泉如今的辉煌!可是就在刚才!我潋泉三朝元老,我潋泉的大功臣、顶梁柱!竟然蔑视小国,以国之领土面积评论一国国力强弱!皇上,各位功臣们,请问,这算不算忘祖?!”

一番言论,虽然语法胡乱,总结粗略,但好歹条理清晰,言辞犀利,让堂上的各个大臣都面露惊讶,似不信,似惊讶,似恍然,似沉思。而左大人在王惠良说到开头就已经恍然大悟,此刻脸色已经灰败并参合着惊恐。

要知道,在君主专制的时代,这种罪名可大可小。如果这个小王爷是和荣康帝结合起来要治理这帮老顽固,而今天左大人就正好撞到了刀口上!到时候说重了些,满门的性命可能就会当在这里了!

周围的寂静之中,王惠良微微一笑,又开口道:“另外,我还要参合这位左大人的不敬之罪!”

众人又是一阵嘈杂。

左大人已经慌了,见王惠良还咬住自己不放,立刻就不顾礼仪抢先喝问:“放肆!我一向知进退,重礼仪,哪里来的不敬之罪?!”

王惠良“哼哼”一笑:“左大人,敢问这朝堂之上,是皇上做主还是……您做主啊?”

周围惊呼。左大人脑子里已经乱作一团,当即大喝:“放肆!不说这朝堂,就是整个潋泉,哪里不是皇上做主?!”

王惠良笑得更开:“可是左大人,从我开口参你到现在,我可一直就听着你在说呢~我虽然忘了不少朝中礼仪,但是我也知道,朝中大人们参合谁,这做主评论的,可是皇上。”

周围的人们立刻意识到了左大人的失态,同时也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当即那些嘈杂之声也顿了住。

左大人脸色从青到白,再道灰白。看了看一言不发的荣康,又看了看王惠良,最终对着荣康“噗通”一下跪下,颤着苍老的声儿道:“皇上!老臣……老臣有罪啊!”

王惠良也见好就收,当即并着左大人跪下,向荣康叩首道:“皇上,臣虽参合左大人,但是,也要保左大人。”王惠良不知怎样表达,最后还是用了这个“保”字。

荣康终于开口:“说。”

王惠良恭敬道:“皇上,今儿臣大着胆子参合左大人,实际上只是左大人撞在了刀口,成了臣说教的对象。事实上,这朝中上下,甚至黎民之中,以小国面积评定小国国力的只怕不少。忘记我潋泉也是自小国慢慢发展起来的人,自然是也不少。臣这两年以来随着师傅隐居深山之中,别的没学到,对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了解却是深刻无比。这若梁居于潋泉与锦芳之间数百年而不灭,为何?臣忘却太多,对此不甚明了,却也能感觉到若梁只怕不是这样简单的能用‘小’‘弱’这样的字眼能够比喻的。这次若梁忽然向锦芳示好,虽然其消息瞒得很紧,似乎是害怕潋泉知晓以后怀疑其用心,但是他们又怎能不知道,世上无不透风之强的意思?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又为何敢这样做?!皇上,不说若梁还能依附锦芳,就算若梁不能依附锦芳,我潋泉如果对于若梁的诸端行径不闻不问,臣只怕我潋泉千里大堤,最终会毁在若梁这只蚁穴只上啊!”

周围又嘈杂起来。荣康帝却仍然不说话,一副等着你们说的上者姿态。

此刻,刚才恭敬向王惠良发问的精干大臣站出来:“皇上,臣觉得小王爷虽然言辞过激,却也言之有理。若梁国虽小,却也不能轻视。”

其他大臣们也渐渐站出来,说的话无非是符合那精干大臣的话。王惠良悄悄观察,却发现其中还有一部分大臣,不是面露焦色,就是一副看戏的嘴脸。王惠良心中略略估摸着,难道这朝廷中分作三派?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