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很难(1/2)

对于这些事情,巴伦也有研究过――他所资助的智库针对英伦的产业结构情况,每年都会为他出具详细的报告。

而随着巴伦在英伦身居高位,并且越发了解了英伦的情况之后,才更深刻的明白到,英伦的未来,已经注定难以回到全球霸主的位置了,甚至就连继续保持目前的地位,都极为困难。

说起来,巴伦现在不但是英伦的公爵,而且他的产业基础,也都在英伦,就算是为了自身财富的安全以及传承,如果有可能的话,他都会尝试让英伦强大起来――这样他才能够通过掌控一定的英伦力量,来获取利益。

但现实来说,这太难了,最多只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已。

其实不只是英伦,包括欧洲和美利坚在内的西方资本,都会在未来面临重大挑战,而且是越来越力不从心的那种。

这是从巴伦以他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工业生产的状况,加上他前世的时候未来的一些发展,得出的结论。

可以说自从撒切尔夫人的经济私有化改革之后,英伦就彻底失去了全球第一集团强国的竞争可能。

为什么呢?正是因为当时自由市场化的改革,一直到现在,将几乎所有的英伦国有企业,都变成了私有企业。

私有企业的所有者,怎么会在意工业是国家的基础这样的事情,他们只追求利益,需要的是获得更多收入。

如果再将其与英伦等西方国家的选举制相结合,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获得极少束缚的发展,但对于国家来说,几乎是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未来――这么说可能过于悲观,但至少是已经失去了工业强国的可能。

这就要从两方面来看,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利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通过金融或者对外投资来更加轻松的赚钱,谁又去苦哈哈的做制造业呢?

即便是像汽车、电气设备、日用品等工业制造,能够选择在人力成本更低的亚洲、南美等地区开办工厂,谁又会在英伦本土这么一个人力成本如此高的地方办工厂呢?

最终英伦本土能够留下的,只剩下金融业、旅游业等服务业以及高精尖的高利润制造业。

至于说政府的引导作用?

这就要说所谓的皿煮选举制度的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每五年一次的议会选举,令他们每一届的政府,只能够看到五年内,甚至是三年内的成绩――他们只会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无法去进行更长远的规划。

因为许多的长远规划,可能在短期内,甚至会造成经济停滞或下挫,在突破了某个界限之后,才会进入到一段增长的快车道。

但英伦政府每一届5年的政府,前两年需要收拾前任政府的烂摊子――毕竟能够胜利,肯定是之前的政府有许多地方做得不令人满意,或者造成了危机――然后任期只剩下3年了,为了下一次选举,那么你会选择短期就能见效的急功急利的政策,还是需要五年或者十年才能够有所体现,但对国家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的政策呢?

这种为了迎合选民的制度之下,注定无法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最终只能够急功近利……

如果这样看来,那么即便是保持高精尖的制造业和金融业,依然能够获得不错的利润,能够保持民众的福利吧……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