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这是我要的答案(2/2)
有一个重大损失在前面,我部就是将雷老虎千刀万剐,都没有人敢说什么。委座亲口说了的,丧师失地,是要就地枪决的。
你看韩复渠,就被枪决了。
龙慕韩,也被枪决了。他还是黄埔一期的大师兄。
一天过去。
极其平静。
像极了暴风雨到来之前。
楚云飞到每个角落去检查防御工事,确保没有大的疏漏。
将刘岩、姜峰叫来。
“上级给了我一千个募兵名额,你们要不要?”
“什么意思?”
“就是你们请你们的上级,安排一千名新兵到来。都归你们统领。”
“你不干涉?”
“我不干涉。”
楚云飞肯定的回答。
我干涉你们做什么?
只要你们能打仗就行。关键时刻能杀鬼子。
“多一点也没关系。”
“那不止一千人了。”
“三千、八千、一万都行。”
“啊……”
刘岩、姜峰都是面面相觑。
这位楚团长,行事作风实在是有些捉摸不透啊!
这是要将358团变成我党的队伍吗?
偏偏是经过求证,楚云飞并不是我党的人。和我党也没有亲密的关系。
真是奇怪。
不过,这肯定是好事。
借助358团,他们可以顺利的壮大自己的队伍。
他们立刻和自己的上级联系,协调兵员的事情。
楚云飞转身离开。
兵员完全不需要担心了。那边有的是兵员。只要两三天的时间,就能组织、动员上千人。
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将这些人送到大孤镇。
相信上级肯定有办法。
晚上,接到报告,说是韩麦冬来了。
韩麦冬给他送来了三十个伞包。都是在附近区域找到的。
同时找到的,还有十七具日寇的尸体。都是草草掩埋的。
初步判断,都是被摔死的。
很多日寇骨头都摔碎了。可见撞击之惨烈。
的确像是从高空坠落的。
“你说这日本人好好的,为什么要从天上掉下来送死啊?”韩麦冬不懂。
“谁知道呢?”楚云飞也没有细说,“大概是他们觉得自己有天照大神的庇佑,可以飞天遁地吧?”
“都是一些不要命的家伙。”韩麦冬感慨。
对日本人的悍不畏死,所有人都是服气的。
真的。
日本人太不要命了。
每次和日本人打仗,都别想俘虏他们。只有杀。
所以每次遭遇日寇,部队伤亡都是很大很大的。
“黑云寨那边怎么说?”
“不理会我们。”
“哦?”
“无论我们在外面怎么喊话,里面的人都没反应。也没有给我们伞包。”
“开枪没有?”
“这个倒是没有。不说话。也不开枪。像哑巴似的。”
“行。辛苦了。”
楚云飞放下此事。
黑云寨的态度,倒也不是很恶劣。
事实上,如果不是有魏和尚这档事,说不定他们都被孔捷收编了。
行,咱不抢老实人的胜利果实。
魏和尚是李云龙的,山本一木也是李云龙的,咱不插手。
又平平安安的过了一晚上。
驻扎万家镇的日寇还是没有动静。日寇松井联队也是停滞不动。
上级也没有什么指示。一天都没收到一封电报。
感觉不像是大军压境,倒像是回到了平时日子。
直到深夜……
“团座,开口了!开口了!”
孙铭急匆匆的来报。
楚云飞从地图上抬起头来。谁开口了?
“那个日寇大尉。”
“哦?他说什么了?”
“他终于肯说出日寇伞兵的资料了。”
“哦?我去听听。”
楚云飞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好嘛,终于是舍得开口了?
原来也是有害怕的东西嘛!
行,去看看。
到了审讯室。发现那个日寇大尉耷拉着脑袋,奄奄一息。表面却没有什么伤痕。甚至都没有看到血。
厉害啊!
这几个家伙!
到底是怎么弄的?
“他现在身体比较糟糕,只能问一些简单的。”李雪雁低声提醒。
楚云飞点点头,表示明白。
日寇俘虏肯定是被折磨得不轻。说不定就剩一口气了。
这些糙人。
有点审讯技巧行不行?
随即发现一件事,我不会日语啊!没学过。也不想学。
“他会中文。还很流利。”
“那就好。”
楚云飞放心了。
直接问第一个问题。
“你们有多少人?”
“八、八……”
“八千是吗?”
楚云飞果断的接话。
日寇大尉艰难的眨眨眼,嘴唇微动。
八千?
好像没有吧。
他们才刚刚开始组织训练不久。好像总共只有几百人。
说不定有一千。但是肯定没有八千。
“八、八……”
“知道了。你们有八千人。”
“……”
“我告诉你,以后如果还有人问你,你还得回答这个数字。否则,你前言不搭后语,就是撒谎,那你知道后果。”
“……”
日寇大尉又艰难的眨眨眼。
似乎明白了。
似乎又不明白。
但是最终还是艰难的点点头。
八千……
八千……
记住了,我以后都说八千。绝对不更改。
楚云飞如释重负。
很好。关键的一步过去了。
日寇俘虏承认,日寇伞兵已经集合了八千人。
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肯定还有其他的后续部队。全部加起来,可能有一万多、两万多。甚至三万。
至于你上级信不信,那是你们的事。
反正我已经报告了。
“在太原,对吗?”
“对,对……”
“好!”
楚云飞满意的点点头。
这是他要的答案。
日寇伞兵在太原,威胁四面八方。
就是陕北秋林镇,都在日寇飞机的威胁范围之内。阎长官肯定会感觉到威胁。
“行了。暂时不用审讯了。”
“让他歇一歇。别弄死了。”
楚云飞站起来。
回到作战室。
来回踱步。忽然停住。
“参谋长,记录,发报。日寇俘虏亲口供述,日寇伞兵目前已在太原集结八千人。动机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