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推倒重来(2/2)
答谢过后,院子里又剩下自己一个人,看来人与人之间很难一下子建立所谓的信任,即便寻找保护的女人也一样。
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李恪开始研究起了‘城建’的事情,内城变成废墟的地方太多了,钱是一点也没到账的,不过还是想要重新规划一下历城的城市规模。
木头搭建的房子,别说是故意的纵火,哪怕是天雷滚滚,还是连夜的暴雨,该出事还是会出事,就算有古代的消防员,但也无法应对这么大的火灾,改变楼房的结构是一个大问题了。
长安城是当世第一国际大都市,不知道彼时的君士坦丁堡是怎样的,不过这两个特大城市在布局上,可以避免许多问题,都是一直在变大的城市,在各方面完爆历城这样的十八线小城池。
本来在李恪的计划里,是要把历城打造成为齐州的经济中心,在古代的城市差距不是很大,齐州的海港城市也不少,所以在起初规划上,是打算降低历城的商税,以及拓宽到各地的官道,就为了让它有点根基可以成为仅次于长安城的城镇。
大火没能阻止官道的修缮,历城的重建还需要兼顾许多东西,被焚毁的地方多数是民宅和散落的集市,李恪要当一次工程师了,不过首要的事情那就是安置大量的难民,而且这些人是有地契的,土地是属于他们的。
“如果他们不要在内城里住,该可以省下多少钱。”
重建最大的支出就是房屋建造上面,五千万两也没办法弄出这么多房子来安置人,而且重建的成本太高了,要是李恪能说服他们迁居到外城,或者让出内城的土地,估计重建成本还可控。
但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没有人愿意把祖上积累的房屋给贱卖了,内城的房子更值钱一些,就算是木头房子也能卖上好价格,所以也是难民不愿意离开的愿意,宁愿在原来的废墟搭帐篷也不会到外面去。
五千万两买不了多少土地,李恪自己产的水泥是可以派上用场,可是无偿用来修建房屋,怎么想都觉得亏本。
古代的老百姓对房子的要求不高,只要能住一家子人,结实耐用是肯定的,木材是便宜的建材,有钱人基本在外城建造别苑居住,留在城里或许是祖上的老宅子,里面住的是穷亲戚。
各地来的工匠都在等候朝廷发下的专款,火灾过后更多的是商机,奈何李恪穿越时没把工程类的书籍带上,以蜀王的名义做本地的房地产商人,那是一个多么爽的事情,可惜目前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要想大批量建造便宜的房子,那就必须廉价得到地皮,就算是一无所有的难民,也能讨价还价的,谁都明白内城的土地特别值钱,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想办法把内城土地的价格降低下来。
钱肯定是要给的,但没说要一次性给的,李恪在原有的历城城市布局图上,按照长安的规模,也规划了各个区域,偏偏里面就是没有居住区,要做的是让内城成为历城的商业中心,做生意的地方多了,能征税的地方就多了。
长安城能吸引万国来朝,也是因为那里有生意可以做,尤其是大师跟大唐之间沿途那么多国家,它们对丝绸、瓷器的需求特别多,齐州历城必须要抓住这个风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