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寒热(1/2)
第二百八十九章
如果中医要治病,必须要用大寒大热的“虎狼”之药,经方中的麻黄、细辛、黄连、大黄、芒硝、石膏、附子、甘遂、水蛭、牤虫、巴豆等等的药就是典型的虎狼之药,某些中医师见这些药如见鬼神,避之不及,但如果脱离了这些药,那么中医学只能当成调理医学,根本就治不了病。
就拿大家谈之色变的恶性肿瘤(癌症)来说,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由于寒、湿堆积成形所致,所以在治疗恶性肿瘤时,主力药绝对是附子,因为寒湿堆积,治疗起来肯定是去寒去湿,附子是去寒的首选。如果不用附子,改用温性的药物,那简直就是刷牙漱口的东西,对疾病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
其实中医学不是那么神秘的,遇到病患第一步就是先辨阴阳,也可以说是寒热,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是最最基本的理念,高热就用大寒的石膏,里寒过盛就用大热的附子,如果能辨明寒热,那么中医就算是入门了,如果能辨真寒假热,假寒真热,那中医水平已经非常相当了。最难的是那种极端复杂的证,这种证用药方法是相反的,寒证用寒药,热证用热药,能突破这一点,算是中医高手了。
就拿最简单的辨寒热来说,以少阴证寒证举例,最轻微的少阴证寒证直观的表象是手脚冰冷,小便色白,这一眼就能辨出寒证,治疗首先四逆汤。
现在的一些女士手脚冰凉、痛经,经水淡红,这是典型的寒证。部分医生针对这种病证开出来的方子是以当归、川穹、白芍、熟地组成的四物汤,说有效果吗,效果是有的,但效果不大,为什么效果不大,我细细分析。
当归是性温之药、川穹是性温之药、熟地是性温之药、白芍是性寒之药。三味温性之药加一味寒性之药,这能去里寒吗?这根本就不现实的事情嘛。这四味药加起来的功效还不如夏天痛经时坐在马路边边上的那晒得烫烫的大石头有效果。
但如果把四物汤改一下,改成四逆汤,用附子和干姜这大热的药去里寒,效果绝对很好。
写到这,一个治疗寒证的痛经的方子就出来了,附子、干姜、炙甘草、白芍、当归、川穹。
用附子和干姜去里寒、用白芍收敛止痛、当归补血、川穹活血、炙甘草调和诸药,增强药的持久力。
这方子中附子、干姜是大热的药,当归、川穹是性温之药,白芍寒性之药。大热之药配温性之药再辅以酸寒收敛之药,针对寒证的痛经基本上能做到一剂知二剂已。
中药处方的配伍有着严格的要求,最简单就是寒热配合、补泄兼顾,抛弃了寒热、补泄,开出来的方子基本上就是乱枪打鸟,治病全靠运气而已,治好了运气好,治不好运气不好罢了。
所以我建议小说前中医爱好者在看历代名方时,眼睛不要只盯在处方药物的主治上,而是要从药物的性味归经看起,这样,你才能彻彻底底看懂人家的处方,也能融会贯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