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周芷若的考量(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影综之大成就最新章节!

不理会咖喱和辣椒到底怎么去花这俩根金条。反正曹玮送出去了,就已经是做好了肉包子打狗的准备。

只要不是去买洗衣粉,就算是他俩连夜坐船去濠州,把这钱给赌光了,曹玮这里也不是不能接受。

最多也就会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大家毕竟是成年人,成年人就要有成年人的交互方式。这一点,曹玮心里已经是有了个基本的打算。

把买来的一堆东西往屋里一带,回过头来把门一关。曹玮这边立马就听到了周芷若的声音。

“你那两个傻徒弟走了?”

“走了,估计是不知道跑那个地方乐呵去了。”

曹玮回头看了一眼客厅,却也是乐呵呵的向着周芷若做出了汇报。

今天的周芷若和往日不同,或者说周芷若的习性本身就和陈静仪不大一样。

一改往日里陈静仪那种干净利落,就连穿着也更偏向中性的飒爽风姿。今天的周芷若难得的花了个淡妆,穿上了一袭长裙。手捧一本书,整个人随便的往沙发上一靠,配上本就明媚可人的容貌,以及那份飘然若仙的风姿,当真是有了一种岁月静好,风华绝代的感觉。

这让曹玮这种LSP都有些看傻了眼。不过他好歹还记得周芷若师父的身份,所以在很快回过神的同时,他也是立马把眼神挪回到了那一大堆山珍海味上面。

“这么重要的日子,我也懒得管那两个笨蛋,等以后我慢慢调教他们两个就是了。”

“今天啊,我反正要先把师父姐姐你伺候好了再说。呐,东西我都已经买回了。今儿个我们先弄一个海鲜三争霸,再弄一个地道点的巴蜀火锅。对了,我还得及师父你是江边出身的,所以我还专门买了几条鱼回来。也不知道你是喜欢吃鱼脍呢,还是喜欢吃鱼汁蒸饭。不过不管怎么样,我都保准能让师父你有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新

周芷若生在汉江边上,年少时和父亲打渔为生。后来适逢鞑子掳掠,她侥幸被张三丰救下之后,便送到了峨眉成了峨眉派的弟子,在那里渡过了几十年的光阴。

所以,你说她的故乡是汉江南北也行,说她是巴蜀人士也可以。总之都可以寻到缘由。但要说像是曹玮这样,把她的这点不为人知的往事都给记的清清楚楚,并且随口就能说道出来的,这可还真还算是下了心思。

周芷若多少有些感动,于是也是放下了书本,冲着曹玮微微一个颔首。

“你算是有心了...”

“应该的,应该的。师父你千里迢迢从几百年前跑来这里,这怎么也算是难得的缘分了。我这个当徒弟的虽然不能让你多享受几天,但但凡是能做到的,我也是一点不能含糊不是。”

“你在这做着,我先去忙活了。等吃饭的时候我再叫你。”

曹玮这一通快言快语,怎么看都怎么像是过喜事。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不管是系统的提示还是周芷若的自我感知都已经是明明白白的告知了,她在这个时代驻留的时间也就剩下这么一天了。

且不说过了这一天,曹玮头上就少了一个成天仗着师徒名义对他吆五喝六的姑奶奶。光是让陈静仪恢复到本来面目,而他也终于可以和陈静仪做一些羞羞的事情,就足以让曹玮内心里激动不已。

把这些激动总结成一句言语,大概也就是你知道我这几天是怎么过的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

周芷若隐隐约约的也能猜出来曹玮的这点小心思。但她也没办法,毕竟即便是她这个当师父的,也不能因为曹玮心里想的还没有能成行的事情就定他个莫须有之罪吧。

所以她也只能是摇了摇头,转而就把心思放在了自己手里的书本上。

《真.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

这不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品著作。而是现代冶金学对于过往历史中,人类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高度概括总结和说明。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无名之辈,毕竟搞这种过往技术总结研究的肯定比不了前沿之辈。但这人的技术功底深厚,对历史也有研究。一通总结下来不仅能对各时代的钢铁生产娓娓道来,还能结合后世技术变迁以及各国矿产资源梳理出一个相对靠谱点的个人见解出来。

而这,恰恰是周芷若眼下最需要的学问。

她现在还没忘掉自己那个把枪械技术带回明朝初年的想法。而枪械技术的关键她现在也算是梳理出来了,不是枪械的设计问题,而是钢铁的产量和质量问题。

设计,她自己都能把左轮枪的设计图给画出来。

蕙质兰心,天资聪颖这样的词放在她身上可不是开玩笑的。两天的摸索足以让她把左轮枪的部件记忆一个大差不离。哪怕说是凭记忆,她都能把相关的图纸给复刻出来。

可问题是,曹玮有句话说得对。那就是单纯把一把枪造出来没有任何的意义,没有火药,它就是个摆设。而没有能大规模生产的高质量钢铁,这玩意也就是个属于少数人的稀罕玩具。

火药好说,作为这东西的发源地,只要能把现代的火药成分和合成方法记忆两个回去。凭借着地大物博还有传统的火药功底,偌大的大明朝想要制造出更先进的火药来,并不成什么问题。

唯独只有钢铁,也只有钢铁。这个技术可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你想要就能随随便便推动得起来的。

华夏自古缺铁,国内所拥有的铁矿基本都是贫铁矿,不经过一定技术的提炼根本无法形成优质的钢铁。

而技术虽然在进步,但限于矿藏以及社会需求,再加上政策等原因,钢铁的产量也一直起起伏伏,根本没有一个特别大的进步。

拿数据说话大概也就是汉代时期钢铁生产全由官方组织,每年大概能生产五百万斤钢铁。而到了唐朝,因为允许民间私营的缘故,这个产量反而有所下降,最高峰时期可能也只有两百多万斤。

宋朝最高峰时期能生产千万斤的钢铁,到了元代却又跌回到了八百万。

直到明朝,钢铁的生产才又攀回到了高峰,最高九千万斤的产量听起来骇人。但是稍微换算一下单位,四万五千吨的年钢铁产量,连建国初期的零头都不到。

刚建国那会儿,我国钢铁产量还有15.8万吨呢,到八三年,年产量一百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就有十三个。这么一对比,也就是说,整个大明朝两百七十年,其生产钢铁总值还赶不上十三家企业一年的产量。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可即便如此,在明朝还有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国家生产的钢铁过多,以至于库存爆满,促使朝廷不得不关闭了许多官方的铁矿冶炼。

且不说这究竟是生产力已经大过了国家的基本需求,还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刻意的挤兑国家产业,以此来谋取更大的利益。总之就是,周芷若想要在大明实现钢铁的爆发性生产,不会太容易。

但,也不是全然不可行。因为在曹玮的分析中,她也有着属于她的优势。

一是时代背景。她的那个年代可不是明朝中后期,世家豪右已经坐大,盘根错节把持社会财富。国家国库里已经穷的响叮当,皇帝连军队的粮饷都发不出来。结果这些豪右们一个个家财亿万贯,随手在秦淮河上一洒就是万两白银的腌臜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