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设备研发(2/2)
得成立个机械制造专班,专门制造火腿肠和方便面加工成套生产线,过几年这两个产业得在全国布局几个厂子,设备得提前准备好。
压缩机的逆向研发也进入关键阶段,测量和绘制已经完成,样品机也在几个五六级技术工人的努力下手工制作出来了,但是安装到冰箱实验后效果不好,王存才在乾河地区找了几个最有名气的专家会诊后认为有两个原因:
样品压缩机材料不匹配;
加工技术不标准。
经过和孙宗远商讨之后,王存才带着样品到了鲁省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让鲁省大学给找到压缩机相匹配的金属材料,研发相应的生产线。
合作协议书上写着:
国庆节前交付生产线技术,并且指导生产处和日本进口同样质量的压缩机产品。
合作经费是50万元。
上级拨付给鲁省大学一年的科研经费不到500万元,全学校有那么多的院系、那么多的研究课题,根本就不够分的,大多数课题经费是5000元到2万元之间,个别重大课题研发,10万元就是很支持很给力的了。
50万元合作经费,很值得这些大学教授们冥思苦想、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投入研发了。
孙宗远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学过机械工程,但是有前世的人生经历,知道这个课题不是很难:
第一材料的问题,只是需要大学对压缩机的每个零配件分析出材料的成分构成、硬度和物理特性就可以了,至于生产中是否有这个材料,那就不是研究的问题了。
为此孙宗远特别提出国内如果没有企业生产这种材料,需要提出替代方案。
第二个是生产线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机床技术,设计规划出生产流程和工艺来。
如果国内没有适合的加工机床,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来替代,甚至于国外设备,也需要提出方案来。
中国人的诚信品质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鲁省大学把这个项目当做学校科研的重要工作予以部署安排,一个副校长亲自负责监督落实。
50万不是多少钱,关键是这点钱的后续示范效应,这个项目做好了,后面的项目还缺吗?
鲁省大学还缺经费搞科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