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两百零八章 侘寂的柴窑(1/2)

吃过饭,周至又带着松井造和金淳一去九口乡看柴窑。

九口乡的窑口都是乡下的小窑口,俗称“馒头窑”的那种,很多人一说起烧窑就想到大龙窑那种一烧半个月的工艺,其实要是产量不要求太高的话,从北宋就成熟的馒头窑,是性价比最高的窑口。

节省燃料,节省时间,产量中等,特别适合烧造精品。

当然了,如果要性能稳定的话,最好完成煤改电的改造,追求窑变风格的话,电炉也可以调温调氧,还是比纯柴窑可控。

但是人之所以有追求,就是喜欢在刀尖上跳舞,戴着镣铐写字,先给自己搞出一堆的条条框框,然后再艰难地去踩着钢丝完成,方能称其为艺术。

九口乡烧馒头窑的老钟肯定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不过是受条件和资金所限制,没办法不得不采用全手工而已。

“这里的柴窑用的是紫土作胎,胎质厚重,与宋代建窑,定窑的烧造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周至端着一个刻花青釉酒盏对两人介绍道:“宋代哥窑的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的特征,后者说的是因为应力产生的开片,而前者,则是器口薄釉,底足露胎,由紫土胎显现出来的特征。”

“紫土胎除了后来演变为没有釉料的紫砂器外,从明代开始,全面为高岭土所代替,工艺早就失传了。”

“所以你们知道我在这里发现了紫土胎的‘原始’瓷器,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吗?”

松井造看着这款胎土厚重,釉料颜色白中泛青,底足露胎,底部甚至能够看见流釉聚集凝结,胎釉结合部釉皮略带开片的瓷器,感觉完全符合岛国人所追求的“侘寂”之美。

应该说,侘寂到了极致。

“这种釉料,是老钟在山里边寻找的‘釉果’,加热闷烧后磨粉,用水飞法去除杂质后选出来的细料陈化而成。”周至说道:“我们现在不知道宋代窑口名瓷的选釉之法,但是从成品特点来看,某些宋代官哥二窑瓷器,湖田窑瓷器,甚至唐代越窑瓷器的特分釉色特征,在这里都能够看到。”

说完又拿起另外一款小碗来:“这是一款木叶盏,木叶盏最早创始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是吉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特点是以黑釉为底色,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到只剩下脉络,再将叶脉沾釉水后贴于盏壁,入炉烧造而成。”

“现在的木叶盏仿品流于粗糙,一般都是用印花或者贴花工艺,树叶脉络过于呆板,釉色过于光亮,失去了木叶盏真正的‘古风’。”

“真正传统全手工制作的木叶盏,黑釉底色不可太过晶莹,对于玻璃料的控制要足够精细,木叶痕迹相对模糊,但是渗入胎土和底釉当中,过度自然和谐,能够仿出宋盏七成的韵味。”说着托着木叶盏转了一圈:“像这样的,才是真正的精品。”

“东京博物馆有一件宋代吉州窑木叶盏,外壳还有玳瑁状斑点,被誉为‘世之神作’,在岛国被评为了国宝级文化财产。”

“这件作品就是我让老钟仿造出来的,除了玳瑁壳还差点意思以外,别的都差不多了,看看吧。”

松井造和金淳一就想上手,珍宝一样欣赏完两件瓷器,松井造又被房间里一件香炉给吸引了:“这个上面的颜色也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