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大学文化(2/2)
这样,相对于在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狌爱二十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在婚者,单身者可称为低频率,但在婚者实际上也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如妻子月经期、孕产期等。
还有其他顾虑或干扰,如人类总是企求某种隐秘状态或场合,其实在性欲勃发和xìng交中,隐秘状态并非总是有利。
再如一夫一妻制的限定和道德对许多种性满足方式的禁忌等等。因此,在婚者的理应达到的频率,也会高于现有数据。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7。6%的人超过每日一次。
而且其中大多数人也仍存在某些阻碍因素,所以说,至少在这些人的青春期后510年内,他们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短期内根本没有性释放,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但是平均频率低到每星期0。5次以下的人,在31岁以下的男性中只占11。2%,5年内平均每星期仅有0。1次甚至根本没有的人,只占2。9%。
这样的男性,一般说来就可称为低频率者。关于低频率现象,有一种闻名的理论,叫作“性欲升华”即把性能量转而释放于文学、艺术、科学或其他社会所赞赏的活动中去。
这种理论并非弗洛伊德于1938年首创,而是源于基督教时代乃至古希腊时期之前。那时的道德领袖,用“升华”这一术语来推行禁欲、自我控制、严格压抑,以及其他种种苦行主义,而这些恰恰都是早期弗洛伊德所反对的。
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科学是如何被转变为道德说教的。升华理论缺乏客观科学验证,尽管许多个人的确在拼命努力控制自己的性反应,减少性高潮频率。
但他们的性能量果真转移到“高层次”事物上去了吗?若确实如此,那么他们不但理应减少或限制自己的实际性反应。
而且更应该毫无精神上的烦恼与不安。援引某些出类拔萃之辈为例,并不能说明升华理论正确,因为没有一个援引者真正知道当事者的性经历是什么样。
我们的调查可以检验一下升华理论,并揭示低频率现象中的其他因素。我们调查了179个36岁以下的男性,他们在至少5年内每星期平均只有性释放0。5次或更少。结果,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179人中只有9人(5%)是由于健康、性激素分泌不良或其他生理因素而造成低频率。(二)至少有52。5%的人属于性冷淡者,或如通常所说,是“性欲低下者”
不管出于何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原因,这样的人总之是客观存在着的。他们在一次性高潮之后,会数日或数星期再也没有性唤起。心理刺激对他们很少起作用,甚至抱吻和抚摩生殖器也无济于事。这种现象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约可占30%。
我们调查的这类男性有个共同特点,他们一般都是非常遵从道德的,认为控制性反应乃轻而易举之事,并乐于把自己作为性冲动其实并不存在的活例证。
但是,这些人与其说是性欲升华者,不如说他们的所谓升华,不过是对性欲的认知欠缺。他们是性瞎子或性聋子。
(三)有35人(19。6%)是由于xìng交往困难而无法从事性活动。他们的性能力一直没有被唤醒,一旦他们开始首次人际间xìng交往,就会离不开规律的、较高频率的性释放。显然,这类人也不是性欲升华者。
(四)有一些人是由于外界环境突变而不得不减少自己的性释放频率。最典型的是入狱犯人。他们即使用自我刺激、夜梦射精或同性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其频率也比原来少得多。
他们大多倾向于从事那些并不必然和直接导致性高潮的性活动。他们认为:看性图片、听性故事与实际触及异性之间没什么大区别。
他们也不是升华的例证,因为他们少有或没有需要加以升华的已唤起的性能量。除此外,我们的调查中有8。3%的人类似这种情况,例如离婚、妻子生病等等,因而性释放频率较低。
(五)最后,有58。1%的人是出于对性的某种惧怕。有的人害怕为建立性关系而接近他人。
有的人害怕社会对自我刺激、婚前xìng交或同性性行为的禁忌。还有的害怕自己内心对此类活动的渴求与冲动。他们大多确曾诉诸宗教忏悔、自我惩罚或苦行,以求避免进一步的罪恶。
但他们仍然不是性欲升华者,而是一般的宗教徒。这方面,我们还有其他调查材料。我们调查了134个性方面拘谨的男性,其中82。8%是2030岁的,90。3%是大学文化,93。3%属于白领阶层,96。3%信仰新教。
结果发现,不论单身者还是在婚者,其性释放频率比起全美国男性平均数来,都低三分之一到一半,其婚前xìng交发生率仅是全国平均数的74%。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坚信自己的性哲学,许多人自誉为性欲升华的完美典型,许多外人也如此称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