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君臣关系(2/2)

他反对的理由是去泰山封禅太花钱,太形式化。如今天下刚平定,经济还没有恢复过来,应该一律从简。要祭拜天神,在长安城中拜一拜就行了。

说着说着,魏征就把杨广的反面例子举出来了,说他年年带着十几万人去旅游,劳民伤财,无节制地挥霍国力,陛下应该以此为鉴。

老实说,李世民当时心里是非常不爽的。但他还是忍住了,并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后来泰山封禅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老实说,臣子反对皇帝去泰山封禅,这么大的事是有掉脑袋的风险的。但魏征就是敢说,李世民居然还采纳了。

可以说,在贞观一朝,君臣之间确实做到有话直说,实话实说。这点非常不容易。

李世民在君臣关系上,有三个特点,对不同声音虚心纳谏,对有功之臣重奖轻罚,对自己克制约束。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必须由门下省长官——侍中签字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帝王个人可能作出不慎重的决定。

李世民对帝国的打工仔整体策略就是优赏功臣,高薪养廉。当然,所谓的高薪是相对当时经济水平而言。

任何王朝建国初期,官员的俸禄都是不如后期高的。因为,大唐初期经过长年战乱,人口锐减,民生凋敝,加上李世民大幅度减少税收,唐帝国在贞观时期的财政是很紧张的。

虽然李世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是尽可能地提高官员的实际收入,让官员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

第一,多次额外赏赐功臣和被考核优秀的官员。

第二,给外官发放俸禄。在李渊的武德时期,只有京官有俸禄,外官也就是长安城以外的官员是没有俸禄的,只有职田的收入。

贞观初期,有个官员就对李世民提出,外官也应该要有俸禄,否则不利于吏治。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

第三,发明公廨钱制度给官员发福利,这和汉武帝推行的算缗令,本质差不多。

公廨钱制度就是挑选一些富有家庭,国家强制发给这些富户5万公廨钱,作为贷款本金。

然后这些被选中的富户要按照约定时间向国家支付本金和利息。其利息高达96%,纯纯的国家高利贷。收上来的这些利息,就作为各级官员的收入和办公经费使用。

这实际上是对富有家庭的强制性盘剥。作为补偿,这些被强制放贷的富户可以免除徭役。

公廨钱制度虽然确实提高了官员的收入,但也让很多被选中的富户因此而破产,民间多有怨言。

所以,公廨钱制度有利有弊,在财政紧张时推行,财政宽裕时暂停。

李世民经历过隋朝末年,他对君民关系有很清醒的认识。李氏皇族想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要解决好君和民的关系。

但君和民并不直接联系,中间还有个中介——臣。如果君做不到对臣好,又怎么能要求臣对民好。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这是荀子说的话。李世民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三番五次要求大臣们执政为民。

所以,李世民为了李氏皇族的长久利益着想,必须要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君臣环境,才能处理好君民关系。

为了鼓励大臣们建功立业,凝聚君臣关系,李世民还设立了凌烟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成为历代文臣武将崇尚向往的精神圣殿。

康熙大帝评价贞观时期的君臣关系是,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