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大西国的崩溃(1/2)
西安府城,大西皇帝行宫(前明秦王府),承运殿。
这座修建于明洪武三年,专为朱元璋次子朱樉修缮的王府,在明齐交替之际,见证了一个个枭雄的崛起与陨落。
前明天启三年,驿卒出生的李献忠,于西安称王,建号大唐,改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史称西唐。
虽然闯王认西夏国主李元昊为祖宗,不过西唐仿照的却是李渊唐朝制度。
建国之后,西唐开始一系列政权建设。
西安城中修城垣,开驰道,在鼓楼西北置南、北教场,李献忠本人每三日亲赴教场校射。
巅峰时期,李献忠麾下有步兵20万,骑兵5万,史书记载:“旌旗环转不绝,金鼓动地”。
武定元年,唐皇御驾亲征,率大军由西安出发,一路所向披靡,开启了他剪灭暴齐的伟大征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可惜,李献忠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不仅如此,西唐开国皇帝,最后在王恭厂大爆炸中尸骨无存,直接化成了水蒸气。
武定元年,齐军收复西安后,还没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很快又被铁匠皇帝张自成驱逐。
张自成入关中后,将李献忠建好的一整套制度直接照搬过来,只是改了个国号,把大唐换成大西。
就这样,大西国又在西安开张了。
据说,当年曾有相者劝皇帝,在西安定都:
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乾卦,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贵不可言。
不想被张自成一口拒绝。
在他看来,天下只有绥德州才适合定都。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可不是瞎说的。
老张虽是延安府定边人,在他人生最困苦的岁月,是一个米脂的婆姨,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做人不能忘本。
更重要的是,跟随老张打天下的将领,大都是来自陕北的老兄弟。
这些乡党,骨子里对西安渭南这些地方充满排斥。
在各方势力博弈下,仅有两省之地的大西国,竟建造了两个都城。
南都西安,北都绥德。
皇帝迟迟不愿南迁,也不想手下人都跑到西安。
文官们却都向往古都繁华。
这便是大西矛盾的起点。
早年打铁的职业生涯让张自成性情坚毅,不惧任何困难,可也养成他过分偏执的缺点。
大西立国之前,便有很多前明降官降将来投靠,这些人投靠大西,可不是来和张自成喝西北风的。
绥德那地方,除了沙子还是沙子,去了,真是喝西北风。
恰逢齐军各大兵团在陕西常年轮战,打得大西国苦不堪言。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激化了张自成集团内部本就存在的矛盾。
太初年间,当齐国内忧外患濒临崩溃时,大西国却在忙着内讧。
南都文臣和北都武将为争夺权力,各不相让,两边从最开始的相互弹劾到最后大打出手,最后差点兵戎相见。
铁匠皇帝连杀多人,依旧不能平息内部纷争。
最后,张自成不知听了哪位谋士谏言,索性不再干涉,让他们自己打自己。
~~~~
在治国能力上,铁匠皇帝张自成和驿卒皇帝李献忠,中间还差了一个天启大帝朱由检。
各种不合时宜的政策频频推出,虽已建立政权,张自成和他的核心班底,在很长时间内,仍以流寇自居。
重视陕北,轻视陕南,颁布的各项政策,几乎是赤裸裸的抢劫。
对陕南征税标准是陕北的十五倍
禁止渭南等地士人参加科举
·····
种种奇葩政策造成百姓大量外逃,国力逐步孱弱。
大西军在山陕边境接连被齐军击败,到最后,他们甚至连齐国最弱的第十一兵团(布木布泰科尔沁骑兵)都打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