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实验田成功(二)(2/2)

这何博文的父亲和舅舅,虽说是乡下乡绅,但精于农事,善于钻研,提出的方法又能造福百姓,臣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善事,并且,此次奖赏下发,亦可鼓励其他民间人士争相效仿,这对朝廷也是件幸事。而那个刘四郎,虽说只是引进了花生种子,但也为百姓提供方便,也可以赏赐授“监生”称号。”谢游很有眼力见的没有提玉米的事情。

******

还不知道好事已经临头的何博文,看着清妍寄来的信,正跟琇莹发牢骚呢。

“太不像话了!妍儿这丫头,居然跑到泉州去了,还乐不思蜀了呢,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回来过年,这四郎也是太惯着她了!”说起妍儿,博文这气就不打一处来。

就那么急着嫁人啊?都等不及他这个大哥闲了,背她上花娇?成了亲还到处跑,跑泉州那么远的地方,这来回这么远的路程,万一路上有个闪失怎么办?

居然还说想常住泉州,太气人了,这心里还有哥哥没有!这肯定都是四郎灌输的,自家妹妹一直都是乖巧听话的。

看着气鼓鼓的博文,琇莹笑了,她知道博文这是吃醋了,他还没好好为难为难四郎,四郎就把妹妹拐跑了!

“对了,上次宋夫人说的事,爹娘有回信吗?”琇莹赶紧岔开话题,说起博荣的婚事来。

博荣作为一个年仅十七岁就官授从六品的未婚御前侍卫,在京城那些家有适龄待嫁女儿的老母亲的眼里,是个非常好的议婚对象。虽然家境不显,但也衣食无忧,是个富裕的乡绅之家。博荣是嫡次子,家里只有两个嫡亲的兄弟,哥哥还是在翰林院的庶吉士,听说也很得皇上的青睐,现在在京城,独门独院的住着,估计博荣婚后也能独自开府生活。不用在公公婆婆面前立规矩,这在那些心疼女儿的人家,那可是了不得的好条件啊。所以,前来打听博荣亲事的络绎不绝。

琇莹说的宋夫人是翰林院宋翰林的夫人,家里有个侄女,今年十四岁,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的,还没定亲。宋夫人在博文家苗苗的满月酒宴时,偶然见到了博荣,回去就跟宋翰林说,想撮合侄女与博荣的亲事。这不,宋夫人来了好几趟,明里暗里的探琇莹的口风,琇莹只能推辞到父母身上。

“不急,爹娘说了,让我们拿主意,等博荣沐休的时候我跟他说说,看他怎么想的,这事还要博荣自己愿意才好。唉,我想再等等,他现在还没定性,还像个孩子!”说起博荣,博文又开始头大。

你说他小不懂事吧,当年能偷偷下功夫考秀才,坚持去学武,还真让他考上了武进士,说他大有主意吧,出了当值,其他时间都没有正像,跟几岁的孩子都能玩到一块儿。哪里像清妍,小小年纪就贼有主意,一点都不让家人操心。

不对,这小丫头主意大了也不好,也要操心,这都成了亲了还到处跑,这是要上天啊。

唉,博文觉得自己为了弟弟妹妹都操碎了心了。这不,妹妹太远抓不着,这弟弟一沐休,就被博文拎到书房谈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