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水浒之心的本意(2/2)

王定六只是这么恶搞的想想,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因为他总觉得,彻底打乱水浒故事的进程就没意思了。比如将来替晁盖他们把生辰纲劫了?这还有意思吗?晁盖因此不用上梁山了,白衣秀士王伦一直活着,那梁山好汉还能聚到一块吗?

或者学成武艺后直接到郓城县把宋江杀了,反正王定六也讨厌他,可没有宋江的水浒,还叫水浒吗?不招安的水浒,也可以改名了,不用叫水浒传了?直接叫梁山就完了。

水浒之意不单是水窝,更是有出路的含义,施耐庵之所以给这本书取名叫水浒,就是要揭示这帮水洼草寇的出路何在?招安的下场又是如何?这才是作者的想法和用意。

因为历史上作者有过身为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谋士,兵败无奈投降的经历,写这本书,就是作者内心的反省和控诉。

前世的伟人也早就说过,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宋江不投降,水浒这本书就等于没写。

因此王定六是否眼看着水浒中的梁山好汉们全都招安,这也是水浒之心带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本意之一。

所以王定六作为穿越者,并不想对水浒情节的影响太大,他虽然不赞同宋江的做法,更不会走宋江的路,可依然相信宋江身上的义气。这个人也是可悲可叹的。

他在后世看水浒的时候就想过,义气这东西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是存在了几千年了,是一种文化。义气是特别纯粹的一种情感,可以说是人类群体的一种情感本能。但是有一个前提,它不能掺杂政治,一旦与政治混在一起,这两者就分不清了,就变脏了,害人又会害己,这也是作者施耐庵想说的,是他总结的经验。张士诚那帮乌合之众的下场,就是他历史上的亲身经历。

辞别了神医安道全,走在金陵的街道上,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都是鲜活真实的面孔,还有身旁坦然的锦豹子杨林、兴奋的王安,和驴车上忐忑不安的油里鳅孙五,王定六不由得踌躇满志。

os:“终究有一天,这江湖之上,大宋南北,也会传颂俺王定六的大名!我身边也能聚集一批好汉!”

他已经打定主意,先苟起来猥琐发育,壮大自身的实力再说其他…梁山好汉们的命运,梁山的发展轨迹,他并不打算太多干涉,要保留这水浒世界的原味儿,最多机缘巧合之下,拯救几个命运悲惨,又尚可挽救的好汉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