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这桑氏瘦得柴秆儿一样,心挺大。(2/2)
桑萝先还觉得自己能行,走了这一小程,她心里也打起鼓来了,原身的体质好像比上辈子的她还弱得多啊。
不是说身体多不好,是从小到大养得太娇了,日常连走动都少,更别说干活锻炼了,压根就没多少气力。
不过两小只今天也没空手的,一人一个背篓背在背上,沈安那边是相对重些的陶盆和几个昨天临时做出来的竹筒,里边装的是回头在集上给人试吃要用到的糖水和净手用的清水。
没错,就是临时做出来的竹筒,当然,不是桑萝做的,而是老太太让儿子陈有田做了,桑萝傍晚去提桶时给的。
沈宁背的则是半篓洗净晾好的荷叶。
古代可没有塑料袋,她也不能东西卖出去了就让人用手捧着拿回家,琢磨半晌,昨天傍晚走了挺远找了个野塘采了三十多张荷叶,还摘了几十片适合做试吃杯替代品的叶片。
桑萝看看小兄妹俩的个头,再压一压怕会压得不长个了,她把牙一咬“不折腾了,我半道上歇几趟应该能行。”
说话间,前边有人扬声问“是小安吗”
“是有田叔”沈安激动起来,噔噔往前跑“有田叔,是我,你怎么在你也去集里吗”
陈有田看看小家伙,再看看后边挑着担子显得特别吃力的桑氏,心说还真叫他娘给说着了。
他点头“我也去集里卖点东西,你们阿奶让我在路口等等你们,怕你大嫂挑不了六七里路,我来搭把手,在集上也有个照应。”
后边那句话是说给挑着东西往这边来的桑萝听的。
实际上,他娘的原话是这桑氏人瘦得柴秆儿一样,心还挺大,两桶,我看她明天在半道上是要原地作法你明天一早把咱家攒的那点鸡蛋也送到集上换几个钱,早些去,就在村口那里候着,碰上了就搭把手帮着她挑一下担,集上再照看着点,咱就不算白吃了她半碗鱼。
可不就是要原地作法吗
不用半道上,陈有田看那桑氏这还没到村口,就已经累够呛了。
后边的路,桑萝那竹扁担就到了陈有田肩上,陈有田那一篮子鸡蛋到了桑萝手上。
说是一篮子,桑萝瞧着也只是十几个。
要么陈家养的鸡不多,这天热,怕蛋存坏了,十几个就得走一趟;要么陈家今天用不着去集上,是为了帮她才顺带走的这一趟。
看老太太昨天闷不吭声就让有田叔给她做了几个崭新的竹筒,后者的概率极高。
她心下感激,这会儿倒觉得说什么谢字都显得空泛,一张惯会说嘴甜话哄人的嘴倒是老实了,只道“辛苦有田叔了。”
心里却打定主意要好好交好陈家,人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放在沈家,近在眼前的沈三叔一家也不如陈老太太这邻居一指头。
陈有田笑笑“走吧,抢好位置得赶早。”
挑着担走着,看到沈宁背篓里绿色的荷叶,“这些荷叶是给人装这神仙豆腐用的”
没等桑萝开口,沈宁就连连点头,还把桑萝带着她们找了试吃时候用的小叶片的事拿来说,末了特别自豪的跟陈有田夸道“我大嫂懂得特别多”
陈有田听说试吃的细节都有考虑到,顺着沈宁的话点头“是挺有章程。”
六七里路,在沈安和沈宁兴奋的叽叽喳喳中倒是很快到了,出来时天才蒙蒙亮,离得稍远时看人只看得着一个影子,到集上的时候,天光已经放了大亮。
所谓大集,其实就是在青浦乡地理位置相对居中的一个大村开的集市,方便周边各村村民互通有无的。
“这儿叫三里村,离县城三里得名,咱们这一道儿一条线过去的好几个村是以里命名的,三里村、五里村、七里村、十里村。”
桑萝才知道到了大集原来就离县城这样近了,她听得稀奇,又问道“一路过来不止经过两个村吧其它村子呢”
陈有田笑“还有很多是一族一姓聚居的,这种就以姓为名居多,也有以山水地形为名的。”
桑萝听得涨知识,说话间已经进了三里村,这时候集上已经来了不少人了,住得离大集近的一些出摊村民已经抢占了位置摆好了摊,挑担的、提篮的、草绳绑着的,甚至就往脚边的地上一搁的,各式都有。
沈安和沈宁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小兄妹俩上一次来集上,还是沈烈在的时候。
沈安视线在集上扫了一圈,指了一处路口“大嫂,那边摆摊的人多,又是路口,咱是不是把摊子摆那里去”
问完以后才意识到自家大嫂对这边根本不熟愁,然后,一大两小就齐刷刷看陈有田。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