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洮砚(2/2)

郭培元《论洮砚》:“世人知洮砚之妙,至有胜端歙之处。自宋以后名隐而不显者,因地处边陲,得之不易,兼无专书着录之故,非才不良也,诚为憾事”。已道出洮砚虽有胜端、歙,但自宋之后老坑石逐渐绝迹,得之不易。 1、 稀少。老坑石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约为四亿万年至三亿五千万年前,比玉的形成要多几亿年。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石,矿带运动复杂,很难形成岩石层,储量极少。

矿藏量经千年开采,几近枯竭,加之开凿之地崇山峻岭、悬崖大壑、气候多变,采集难度极大,比端砚、歙砚更为难得。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 “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2、 随着文化回归,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使用、送礼、收藏的需求都在扩大,洮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市场也在逐渐扩大。3、 市场供应紧缺。市场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乱真,使得很多喜欢洮砚的人误解,收藏数百方作品而无一方老坑洮砚的人也是有的。

后世随着洮砚老坑石的开采越发艰难,石料越来越少,以至于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砚更是一砚难求。 下面做分析的前提条件是:1、均为老坑石料。2、以评鉴砚台下墨发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为单位。

砚台的实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发墨是衡量砚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简单说,下墨,是通过研磨,墨从墨块到水中“砚台上”的速度。发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细腻程度。发墨好的墨如油,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流畅,所以画画的用砚比书法的用砚要求更高。下墨讲求快慢,发墨讲求粗细,但往往下墨快的发墨粗,发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发墨均佳的砚极其珍贵。

以下为端、歙、洮砚石的对比: 石材 平均硬度 下墨 发墨 端砚 2.9 弱于洮、歙 强于洮、歙 洮砚 3.1 强于端,弱于歙 强于歙,弱于端 歙砚 4 强于端、洮 弱于端、洮 注:墨条的硬度是(2.2—2.4),刻刀的硬度是(钨钢刀:约7 白钢刀:约6 碳钢刀:约5)

从以上可以看出,石材硬度较软则砚石显空隙率小,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从而达到很好的发墨效果;而反之石材硬度较硬则显示矿物较软者稍粗、粒间间隙稍大,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下墨,下墨与发墨本身是矛盾体,好的砚质要恰好能够调和矛盾,就是要细而不滑,涩而不粗。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大石质名砚中,端砚硬度较软,所以发墨更好,而歙砚硬度较硬,所以下墨更好,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砚谱》中评价:“歙万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锋芒者尤佳”。而洮砚硬度较于端歙之间,下墨优于端砚而发墨优于歙砚,所以从下发墨上来讲是将矛盾体调节到恰到好处。

砚台是支书家传下来的,不过现在却是被当做了压鸡窝的石头。其实后世洮河砚的拍卖成交价格倒算不上太高,

有记录的拍卖价成交最高价也就是2010\/6\/6清早期 宋制洮河砚 12-18万 58.24万,其次是2013\/12\/1 当代 王羲之小像古琴形洮 15-18万 41.4万 , 2007\/7\/21清 兰亭洮河砚 15-20万 24.2万,2008\/10\/26 明 兰亭圆形洮河砚 15-20万 22万, 2007\/12\/19林熊光铭云龙纹洮河砚 5-8万 15.68万, 2009\/10\/17金猴出世洮河砚 12-20万 14.69万,2014\/5\/16 明 兰庭雅集图洮河砚 4.8-4.8万 14万 ,2013\/6\/15明 “海屋添寿”洮河砚 8-12万 9.2万 ,2008\/10\/26 明 八骏马洮河砚 6-8万*4* 8.58万, 2012\/9\/9明 怀珠洮河砚 4-6万 8.05万 。

何飞之所以收了这方砚台1。是因为支书家实在是没啥油水可榨,2.就是老坑砚台难得。3.就是这玩意儿虽然价格不高但回本完全没问题,而且要是给某类人送礼却是再好不过。当然,这个大队养的猪也是不少,说不准以后自己就有用得到的地方,而且自己卖猪也同样需要有个合理的来源和身份,这都需要支书的配合,因而何飞离开时也同样的给了他一只兔子,一对小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