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专辑销售(2/2)

“阴沟里翻船,也是难于避免的是,不要再纠结了……”张斯此际倒是冷静了下来,虽然气愤,并未一直挂在心上,问道:“手头的事情,办的如何?”

张倩依说道:“美国那边的账款已收到,电影在港台一带的获利一般,在日本倒是大赚了一笔,总共大概八千万。英法几个国的电影商,也有欲合作的,但只愿买断本国放映,不愿谈分成的事……”

张斯点点头,说道:“华夏电影在那边一点底子都没有,此次还是沾了美国人的光。卖便卖吧,放在手里,也是浪费。”

又计算了一番,零零碎碎,加上内陆的票房,净利竟达亿元。

当然,这是以华夏强币统计的,若换成美元,就少的多了。

正当外面议论纷起的时候,张斯已开始忙着其它事,他已经没功夫去理会那些扯淡,甚至给女性朋友们打电话的兴致都没有了。

首先是录歌,由于歌迷要求强烈,他决定将现有的三首歌发行。再添上几首后世的经典歌曲,诸如《青花瓷》,《发如雪》等,凑齐十首,做了一张专辑。

那浓郁的华夏风,从封面到歌名,止不住地散发。

由于是张斯亲自演唱,许多音乐人闻风而动,主动请缨,希望能来制作这张专辑。这在一般歌手来说,求之不得,简直要欣喜若狂了。但张斯唱歌不过是业余,并非主业,所以也不曾有什么感觉。

这在许多音乐人来讲,主动要求为别人制作,可是自降身份。音乐界的人听了,或许要笑话的。好在张斯身份特殊,说是作家比说是歌手合适,给一位作家制作专辑,说来也算满富文化气息,是一桩雅事。

再者,张斯的三首歌摆在那儿,词曲俱佳,谁又能说什么呢?

最后他联系了音乐界的两位老先生,请他们相助。这两位分别是黄霑,顾嘉辉,在国内首屈一指,是流行歌曲内的大师级人物。作品众多,流传极广,人品也是第一流的,向来为人推服。

(这是两位秋枫极为喜爱的音乐人,正是当日的“辉黄二圣”,所作歌曲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在此处书写其真名,以示尊重)

两位也颇欣喜,放下手中的事,来助他完成。

花了许多时日,两位找来自己信得过的人,给他配乐。张斯一遍又一遍地唱,再经过后期一遍又一遍地调试,出来的效果喜人。

当专辑一发布,购买者无数。

古典雅致的封面,张斯穿着月白长袍,与背景融为一体,透出一股温厚绵长的气息,令人看了舒心,观久了会有沉醉之感。

内容十分简单,全是水墨画作,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雅致到了极点。便是连张斯,也不曾在其中露面。虽然令歌迷们稍稍失望,却使得歌曲中的世界保持完整,与歌曲配合无间,塑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张斯虽然有《桃源报》这个宣传利器,但他是报刊主编,不愿意让报纸过多地拉扯这些,以免格调降低,所以最终未做什么宣传。

他本是应歌迷,还有一些书迷的要求,才出专辑的,并不在乎销量多少。当然,既然做了,确实也用足了力气,不然也就不用请出两位大师了。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下了功夫,两位大师的人脉至此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找来的人果然技术顶尖,尽管许多人都没听过名字,但实力却是第一流的。所以做出来的专辑,美轮美奂,可称话语乐坛第一份。

而张斯也小觑了自己的影响力,尽管保持低调,不作任何宣传,外界却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本就是个吸引焦点的人,加上《活埋》造成的影响,让别人很难不关注他。所以他的专辑方出,报刊上已满是《张斯的首张专辑》,《话语乐坛的重磅出击!》,《作家与流行大师的合作……》等等标题。

他的歌迷听了,自然激动万分,到处宣传。

所以,当专辑悄悄送到商铺的时候,把司机吓了一跳。周围是人群,里一圈外一圈,围的满满的,还等着横幅“支持亲爱的敬爱的可爱的四哥”。叽叽喳喳,又蹦又跳,一刻都不愿停下来的,是年幼的小姑娘。

也有些戴眼镜的人,似乎不屑与她们一起瞎闹,在一旁静静等候。

司机望去,商铺老板冲他耸肩摊手,一脸无奈的苦笑。

在保安的维持,与一些热心青年的帮助下,现场只是热闹,喊声不断,却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动乱。等老板将货物摆开,准备的时候,大家终于忍不住了,一拥而上,简直要将他撕碎一般。

老板慌忙地交易着,连眼镜都被挤到了一边,额上全是汗水。

小姑娘们挤作了一团,你呼我喊,简直如五百只鸭子……钱与货迅速地交换,以一种令人惊异的速度完成。

须臾功夫,专辑销磬。

看着那些未得到的姑娘,带着怨气离开,老板再也支持不住,瘫倒在椅子上,抹着额头的汗,喘息道:“要人命呀……张斯害死人……”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