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一夜爆红(2/2)

这也是一种解析,近于戏谑,倒能惹人一笑。

因为当日的具体情形,很少人知晓,大家难免猜测。即或有知情人出来说明,也只被当作一种参考,其它版本仍然陆陆续续被虚构出来。这其中最为人喜爱的一种,便是张斯无意中窥见了孙颖的书法,起了爱才之心,便千方百计要捧她。

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原因在于,大家能从中看到一个颇为传统的故事,似乎使得书本中的传奇变作了真实。这是极美的方式,读者很愿意去相信。同时,与其它故事相比,这个更能体现主角的性格,将张斯的形象勾画清楚。

这么一来,张斯的名声自然又好上一些,倒是意外之喜。

“小笔作内容,大笔书题目,均是一般的俊秀潇洒,可谓相得益彰。

春晚的历史可算久远,如此的节目,倒是第一回。若说国粹,舞台上似乎只表现过京剧,而论及深入骨血的程度,书法明显要更胜一筹。这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却不好表现,张斯则找到了一个突破点,实在令人赞叹。

看着一大一小的人,添补完文章,我的心竟莫名的感动。

在这一表演中,孙颖似乎是一位学生,写就文字。张斯为她加上题目,可看作对她的承认,而他本人便处于师长的位置。这便像一种仪式,代表了艺术的薪火相传,要将书法一代一代传下去,以至无穷。

深意内蕴,表现又如此隽永自然,确实难得。

张斯作为年轻一代的‘精神导师’,做出这种举动,就更具意味了。希望少年的朋友们,能受到些触动,于这濒于灭绝的传统,生出些喜爱的心情,那真是功德无量了……”

张斯当日行为,是否有这种意思,已难于考证。

但这并不重要,此篇文章也不属过度解析之列,不过是作者借之抒发自己的感慨罢了。而他的所言,如此温和笃厚,令人喜爱。现实的情形,也确实需要这一种提倡,同好的人读来都感欢欣鼓舞。

许多小孩子看了晚会,或是出于对张斯的崇拜,或是出于对孙颖的喜爱,竟有许多央求家长,要求学习书法。对于这种事,只要家境好些,并不如何难过的,父母求之不得,很欢喜地替他们安排了。

而此时的培训班,还不甚普及,得寻到正规的老师才行。

在这方面,桃源县又走在了前列。

由张斯领头,余德水等人参与的书法协会,早在一年前就成立了。由于几人的名声甚大,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和一些执着的爱好者。他们在桃源各处,成立了许多教习所,只要有兴趣学的,无论老幼,均可参加。

为了维持协会的运转,不同于余德水在图书馆前教孩子读书,学习书法是需要收费的。不过因为没有盈利的打算,所需不多,一般人都能担负的起。桃源人本就极为信服张斯,见是他倡导的,便早早送孩子去了。

“桃源之地,虽极狭小,而文风蕴藉,都邑通市亦不可比拟。尤以书法一项,成就极高,已成一地方特色。即是乡间老农,识字不多,往往也能作一手好字。外地游客至,惊诧莫名,常要携许多回去,以作赠人之用……”

————引自《桃源志?风俗篇》

之后的影响,可能非今日的民众所能想象,即或张斯自己,也始料未及。

回到原来的话题,除去书法之外,对于孙颖的论述,尚有许多,姑摘录几则,附在章尾,以飨读者。

“最感动的地方,莫过于张斯牵着孙颖的小手跳舞一段。

她跳的并不好,看得出,张斯需要拘束自己的步伐来配合她。但那种一大一小的情景,如此美丽,从内而外透出一股天真无邪的味道。此时她,便像一个小小的新娘,带着胆怯,带着些期待,带着些温柔……

但从人群中再次旋转出来时,已变作了同样装束的柳璃。那一刻,我读懂了她的心声,那是她的的一个愿望,要快快地长大……”

“一袭洁白的宫装,便如梨花般美丽。那明亮的的眼睛,总蕴着一汪湛然,仿佛秋水一般,波光粼粼。若是评选古典美人,这个小小的姑娘,一定榜上有名……”

“传闻称,孙颖由于出彩的表演,已为内地著名导演相中。接洽的事情已经开始,可能很快便要踏入影视圈……”

“据可靠消息,当日表演结束,孙颖欲拜张斯为师。因事情仓促,张斯又忙着其它事情,便将此事耽搁,至今未果……”

“……”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