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酒醉人过(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异世风流最新章节!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大周以前,中华之地尚武之魂不失。纵是书生往来也常佩三尺青锋,不是装饰,而是行路天涯的依仗。前朝大梁更是出了书、酒、剑、诗四甲于天下的圣人。而大周立国后,重文轻武之风始兴,至真宗朝,帝王御置《劝学诗》: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如此中华大地的崇文抑武之情达到了顶峰。

武人地位渐末,许多读书人便不再专爱此道,从此三尺之剑,再不见于文人腰间。一些书香门第更有甚者甚至置家训曰:“凡有子孙佩剑拉弓者,死后不得葬于家冢!”

如此一来,无论庙堂之上还是之下,文弱之风盛行,若非一些骨鲠之臣以脊背扛大梁,累世死戍国门,中原大地怕是早已沦为异族的后花园。庙堂之人,不见无定河边累白骨,犹自夜夜笙歌不知醉!可笑的是,就连当今皇上都认为兵者不过小道,竟妄图亲帅一军,开疆拓土做那千古一帝!潼关一战20万大军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而对手突厥人不过只是一万五千骑兵。若非杨雄一夫当关,这中原大地怕是十八年前就要换主人了。

只是这场兵败到了庙堂之上变成了“天子英明,罪在薛泰!”的一致说辞。当时入仕文人之无耻可见一斑。

可世间之人并非尽是负心,百姓便对那些以身殉社稷,为天下守国门的武夫并不忘情。建庙立生祠便是常事,市井俚语、歌谣也对这些百姓心中真正的英雄传唱不绝。对此表面唱作以儒道佐社稷的读书人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如果对此加以禁止,所谓的儒家“以民为贵。”的核心教义,便真成了一纸空谈。这倒是真的应了那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那日辛幼安与薛青曾求沈缜,请“吕妈”从军。沈缜本极聪明之人,听他们一说自是明白其中要义,只是此事最终还是被他给婉拒了。这到不是沈缜小气,不舍得放人。而是吕笑儿自幼便有患隐疾,长年四肢若冰,便是炎炎夏日仍需一身狐裘取暖。而他房内的炭火更是二十多年都没有断过,每逢换季或天象突变之时便难免一场大病。以沈家富甲天下之财,请的到最好的大夫,用的起最好的药。只是这一切对于“吕妈”这宛若跗骨之蛆的隐疾不说全然无效,也只是稍作缓解而已。

故而若是勉力让他投军只恐害了他性命。莫说吕氏一门世代为沈家效力,自百余年前便是如此,吕伯更是为沈家辛劳半生,到老方得了这一子。便是他只是寻常路人,也断然没有让其冒如此危险之理。

如今泰来楼气氛正欢,辛幼安旧事重提问及吕笑儿身体,打算就是看看能否找到个折中的办法。杨萧闻听便问起了此间经过,沈缜便又将前事说了一遍。

这机括大师不能随军不能不说是件憾事,但退而求其次求一些精巧的机弩置于战事也是大有裨益的。可杨萧好像对此并不甘心,开口问道:“这位吕先生到底缘何会病的如此厉害?按理说这等病大多都是受了重大的内伤,全身经脉尽损才会如此吧?这打娘胎里便带这种病,实在是太蹊跷了!”

“这便是家父也一直都弄不明白,吕伯一家世代为沈门制造奇巧,便是连离开沈家外出都少的紧,更别说有什么仇家了。所以这个病来的却是蹊跷的很,我自小便看着笑儿看遍了世间名医,也没能弄出个所以然来!”沈缜也是不解的说道。

“可否让我与他见上一见?”杨萧开口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