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文化交流、孟秋火祭(2/2)

陶侃参与平定的杜弢起义,起因就是巴蜀流民逃难到荆、湘,屡遭官吏、土民侵害。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湘州刺史荀眺,欲以叛逆为名杀尽流民,流民约五万家被迫反晋,推举时为醴陵令的蜀郡成都人杜弢为首,攻打长沙,后来南破零陵、桂阳,东侵武昌,杀死诸多晋朝官吏。期间,杜弢几次想要投降都被拒绝,即便后来司马睿接受他投降并大赦,但前线的晋军将领为获取军功,仍对杜弢所部穷追猛打。

自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到任后剿灭盗匪、戡平叛乱,远离战乱的西北地区成为乱世之中的庇护所。同年,赵王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许昌的齐王司马冏、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起兵讨伐,中原陷入战乱,大量流民来到姑臧。

出身河东裴氏洗马房的裴诜、裴慬叔侄,家族早年为避祸乱来到河西,至前秦灭前凉,才返回故乡,居住在解县洗马川,并入仕前秦。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豫章人俞归奉命出使,长途跋涉来到姑臧,册封张重华继任凉州刺史。哪知张重华正谋划称王,不接受东晋诏书,经俞归劝说才暂时搁置此事,仍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

永和九年(353年),前凉与刚在关中立国的前秦围绕上邽连续交战,同年张重华亦病故,其子张耀灵年方十岁,继位仅一月即遭伯父张祚废黜,两年后(355年)被杀,随后张祚遣兵攻打河州刺史张瓘,反遭攻杀,张耀灵庶弟张玄靓被立为凉王。

东晋升平三年(359年),宋混杀张瓘。

升平五年(361年)九月,张邕杀宋混,十一月,张天锡杀张邕。

东晋兴宁元年(363年),张天锡杀张玄靓,称凉州牧,派司马纶骞去建康请封,并护送已经在姑臧耽搁了十六年的俞归返回。而俞归将这些年在凉州的见闻,记述为《西河记》,一并带回了建康。

纶骞朝觐建康的这年,撰有《玉函方》、《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神仙传》等着作的葛洪卒于罗浮山,其妻鲍姑精通艾灸,亦在同年故去,二人皆为当时名医。还是这一年,春夏之交的四月,小名寄奴的刘裕出生于京口。

葛洪的叔父葛玄,即灵宝派的祖师,而据《抱朴子》中记述,葛玄是以左慈为师。

东晋太和元年(366年),纶骞带着册封诏书返回姑臧,亦从江左带回不少名士着述。

当时,袁崧、羊昙、桓伊,皆善音乐,并为“三绝”。袁崧与谢安同乡,曾将旧歌《行路难》润色,每饮至酣醉,都会纵声高歌,旁人听闻皆因共鸣而涕零,另作有《歌赋》、《酒赋》、《圆扇赋》。羊昙是谢安外甥,亦以歌喉动人着称,少时即受谢安喜爱看重。出身铚县桓氏的桓伊同样擅长高歌,兼具作曲之才,吹笛更是被时人称为“江左第一”。

另外,袁崧每逢出游,喜欢让左右从人作挽歌,时人将其与好在书斋前种植松柏的山阳高平人张湛并称,谓之“湛屋下陈尸,崧道上行殡。”

张湛所撰《列子注》,其中引用何晏《道论》、《无名论》中内容作为根据,又主张佛玄合一,为魏晋玄学代表人物,其所撰《养生要集》的部分内容,南朝齐、梁时期,被创立茅山宗的陶弘景引用于其所作《养性延命录》中。

前凉灭亡时,因张天锡出降,姑臧未遭兵灾,城中寓居的避乱士族,多年来留存的典籍与学术着作得以保全。其曾祖父张轨入凉州时,就建立学校,征召贵族子弟入学,春秋行射礼选拔才士,此外还鼓励私人讲学,不同地域士人带来的学术流派,在此相互碰撞、融合,又促进了当地的本土文化。此外,前凉自张轨时起,就开始铸造铜佛,张骏时更是大造佛像,加上西域番僧入中原弘法前,多在姑臧停留,因此又有北方佛都之称。

火祭在枹罕城南的空旷河滩上举行,午后才正式开始,金角与铜鼓一经奏响,气氛瞬间变得肃穆,一系列的仪式、乐舞、竞技,都是为了取悦神明,这一切源自古人对自然的未知、恐惧,进而形成原始崇拜,并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戴着有驱蚊功效的蒲草笠帽,吕隆与从人在外围的土坡上,兴致勃勃的点评,周围是不断发出欢呼的狂热人群,击鞠、角抵、驰逐、竞射,人仰马翻甚至伤亡的出现,亦无法停止人们的热情。

击鞠即马球,曹植《名都赋》中所述“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描写的就是打马球的场面。角抵源自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称相扑,可扑、打、踢脚,以扳倒对手取胜。驰逐即赛马,竞速之外,骑手各持无箭镞的弓箭在马上相互阻挠。竞射即传统射礼文化的延伸,除了射击靶垛静物,还有射击鸟兽的弋射比试。

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暮时分,巨大的篝火燃起,无数趋光的昆虫被耀眼的火光吸引而来,傩舞则将祭祀推向高潮。与吕隆在洛阳时,扮做方相的傩戏略有不同,鼓声之外还多了羌笛作为伴奏,只是他并不觉得这笛声多么悠扬悦耳,只是嘈杂令人心中烦闷,实际上他的感觉并没错,羌笛起初就是羌人围猎时用作惊扰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