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弱势的金陵政府(2/2)

或许是向来与日交好的缘故,何应沁对于两国之间的差距可是认识得相当清楚,再进一步说,若不是打心里觉得东北军在热河等地肯定占不了多少便宜,他也不会贸然掺和此事。

甚至在这些人看来,反正张汉卿也守不住长城一线,到时候真打了败仗反倒落了下风,不便于谈判,还不如趁早解决此事,对方能够趁此机会多得些好处作为补偿,已经是他们照顾之后的结果了。

当然这番想法多少有些政治不正确,所以自然没人会在在明面上提及,至于事后张汉卿自己是个什么想法,谁又会没事操这份闲心呢。

不过真要说起来,何应沁还真觉得自己很不容易,如果不能借此挽回常凯申对自家的信任并稳住他的位置,那么这买卖肯定是做亏了。

毕竟这可是事关整个北方布局的变动,从头到尾常凯申只提出了一个设想,具体的实施还是完全依赖于何应沁的运作。

而现在失去老巢的东北军实力虽然已经大不如前,可是还没经历热河战役的挫败,甚至张汉卿本人对于反击一事还存在些许幻想,能够赶在这一步之前将后者劝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不易,才更能显现出一个人的‘本事’,如何才能既借到列强驻国的威势,又不至于把事情闹大搞得人尽皆知,这般狐假虎威的微操技巧,可比鸡蛋上跳舞难得多。

其实何应沁也清楚,常凯申先前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自己,虽然名义上是说张汉卿与他关系莫逆,唯有他才是劝说的最佳人选,但实际上就是铁了心要让他来背这个黑锅。

毕竟这仗还没打就把地盘拱手相让,一个没弄好可是要承担历史骂名的,哪怕有了东北军来帮忙背这个黑锅,常、何二人也对张汉卿的‘人品’相当有信心,可谁也没法保证中间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但何应沁也没得办法,一来他之前的一些操作已经引起了常凯申的不满,两人关系日渐冷淡,连带着他的地位都有不保,所以必须靠着背黑锅来表示忠诚。

二来何应沁也非常清楚,此事不仅有日本人的极力推动,就连英法等国的态度也是相当暧昧。

对于列强来说,日本人染指夏国一事固然值得他们警惕,可是他们当下在夏国的利益更为重要,尤其是英国人,尽快清缴南方的匪患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重点。

这几年红军在各大苏区大搞建设的成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在那些洋行和买办们眼中,他们从夏国内陆采购原材料的数量持续下降,价格稳步升高,而出售的工业品也是愈发地滞销。

虽然从报表上看这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反映在实际利润上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自然值得所有人警惕。

偏偏向来被寄予厚望的常凯申坐拥数十万大军,却在红军面前尽打败仗,各国对他的实力感到了相当的失望,于是纷纷调转方向,考虑引入日方势力以达到新的平衡。

而日本人这边,也不会料到东北军在热河的防御会那么差劲,所以对于更进一步的长城攻势,远在东京的大本营也不是没人持有保守态度。

正好去年年底,英国人又需要他们为果军提供武器装备,于是干脆来了个狮子大开口,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却没想到效果居然如此之好。

至于果党这边为何能够答应得如此之快,原因就不用多说了,毕竟常凯申从一开始就将挽回东北的希望,几乎全部寄托于国联调停之上,所以在列强改变态度之后,果断选择放弃也并不奇怪。

刚才两人在办公室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心里头却已经达成了默契,眼瞅着西方列强和日本人逐渐靠在了一起,说不害怕那肯定是骗人的,正因如此,金陵政府才更需要采取些手段,来彰显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