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少年进修记(2/2)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刘晓算是勉强摆脱了文盲的水平。

来到赣南后,这个才十五岁的小萝卜头站在队伍实在是尤为的显眼,于是连队领导便动了将他送去学习的心思。

这也是一贯以来的规定,但凡送去进修的学员,要么是年纪小,要么得学习能力强,或者两者兼备,至于政治素质,以刘晓的表现更是不用多说了。

当时第一批招生的时候,因为连队有战斗任务,刘晓没有赶上那次机会,不过第二次的时候,连长就找他谈话了。

一开始刘晓还有些不乐意,主要是舍不得一起战斗了一年多的战友们(他所在的赤卫队有不少人都加入了红军,然后来到了这里),另外红军内部的氛围也让他颇为不舍。

之前虽然提过谷田之前的红军,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这是相较于后世的那支军队而言的,放在这个时代,哪怕是没有统一思想的红军,都比其他类似的环境要好上不少。

后来还是连长的话提醒了他,“这是上级的决定,而且,到学校去多学点本领,回来揍这帮狗崽子,不是更有力量吗?”

因此虽然想到马上得离开杀敌的战场,确实有点恋恋不舍,刘晓还是踏上了前往锐京的小路。

接下来的日子算是这个农村小伙头一回接受正规化教育,稳定半年之后,作为根据地后方的锐京城,已经看不到半点炮火、硝烟的痕迹,呈现出一派和平的景象。

一开始这些热闹的场面确实吸引了不少见识较少的学员,刘晓就是其中的一个,之前虽然在打仗的时候去过县城,可到底还是萧瑟了些,哪有现在这般有趣。

但是他们的学习毕竟是在战争的条件下进行的,学校的一切生活都体现出了紧张的战斗气氛,很快就把这些玩心未泯的学生给收紧了。

刘晓倒没有觉得什么不适应,一年多的军旅生活已经让他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氛围。

像他这样的军事学员除了基础文化知识(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语文、科学)之外,主要学习军事和政治两类课程。

政治课分为政治常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苏维埃政权和党的建设,以及红军政治思想工作等。

基础课和政治教的教员一般都是由工农兵学员的老师担任,刘晓就曾经上过程刚和刘安攻的课。

不过他们学习的大头主要还是在军事上,时间大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分为战术、射击、兵器和操作四门,学习方法是教员上课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刘晓所在的是长训班,相较于教导大队第一批人员参加的短训班,他的内容和时长都要多不少。

甚至他还接受过简单的炮兵训练,不只是部队里常见的小短炮和迫击炮,那次见到的钢铁巨炮实在是让刘晓印象深刻。

虽然在知道这玩意只是教学用具,没有发射功能之后,学员们都有些失望,但依旧挡不住大家对这个庞然大物的好奇。

其实单从口径上讲,75mm的榴弹炮比82mm的迫击炮还要小一些,可是火炮可不是单纯比口径的,榴弹炮的机理就决定了它们具有更强的射程和攻坚能力。

这门教具炮还是程刚在42位面专门定制的产品,去年在槿甘山的时候就拿了出来,精心选拔了一个炮组进行反复训练。

虽然后面没有遇到需要上榴弹炮的时候,但对于炮兵的培养却一直没有停下来,现在是宁肯让人等武器,也不能让武器等人,等到真正要扩张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操作人员,那这笑话可就大了。

来到赣南的大半年里,一方面依靠缴获,一方面拥有援助,红军的迫击炮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部队扩军了可炮兵的比例却没有下降多少(当然素质不可避免的拉低了),这便是掌握了教育的好处。

可惜的是,刘晓并没有在数学上表现出什么天分,对于那些复杂的射表数据,他就连死记硬背都做不到,所以最后没能被选入炮兵。

这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自从看到那门榴弹炮之后,他就对此心神驰往,但要作为现在根据地最高等级的技术兵种之一(其他的如报务兵、汽车兵),炮兵尤其是榴弹炮兵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