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土改准备(下)(2/2)

我在这里不是想跟大家发牢骚,我是告诉大家这种土客矛盾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是需要我们解决的。如果我们没有认识清楚这一点,没有努力解决这个矛盾,那么必然会导致更大的问题,甚至会引发我们革命工作的分崩离析。”

考虑到大家的语言和文化水平,程刚的语速放得很慢,时不时还会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下几个字或者一两句话帮助大家理解。没办法,本来南方地区口音分布就极其复杂,不止外地来的学员里有着各色的腔调,就连本地的干部也因为土客之别而语言不通。可想而知作为老师的程刚为了让学生们听懂,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总不能每次都安排几个翻译在旁边吧,更不用说学员之间的沟通难度了。

这一次过来,为了推广拼音和普通话,程刚甚至专门从42位面买来了一台留声机和五十多张唱片,里面大多是一些不涉及敏感内容的红色歌曲,还有诗歌散文朗诵,刚搬到书院里的时候大伙还稀罕得很,别说那些贫农出身的同志,就是去过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也对此啧啧称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来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留声机和唱片,却在这偏僻的小山沟里发挥着独特的魅力。每天日落时分,学院的院子里都是挤满了人,不少人还会来抢着踩发电机,一个月来数十张唱片来来回回地听了不知多少次,始终没人觉得厌倦。

大家对照着词本,听着留声机里传出的或是慷慨激昂,或是娓娓道来的声音,这些被封闭在农业社会的学员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现代文化的魅力。每次播放完毕,大家还会要组织起来唱歌朗诵,如此下来,总算把这些七里八乡的口音统一到了不影响沟通的程度。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时间尚短的缘故,程刚也不得不时刻注意学员是否听懂,大家倒也能够理解。而随着程刚的继续讲解,短暂的骚动之后,出于对程教员的尊敬,课堂很快便安静了下来。

“我们刚说完土客籍居民的历史来源,现在再来谈谈土客矛盾的发展,最早的时候,土籍居民因劳动力缺乏,又有多余的田地和山地,因此他们对客家人的到来并不表示反对,甚至还有送田送山给客家人耕作的情况。而客籍人也会把捕获到的猎物送给土籍人,这是土客合作为主的时期。

但随着人口的大规模迁入与繁衍,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面前,很快出现了土客争利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客籍人也不断追求经济政治地位的平等,土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土客二籍互不通婚,自办书院教育后代,甚至语言不通,形成了巨大的隔阂与对立。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土客之间的这种深刻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经济的落后。在这个贫瘠而封闭的区域内,为争夺有限的资源,群众们势必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爆发出剧烈的冲突。

要完全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坚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根据地如此不遗余力地搞建设的原因,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足了,这种为了生存而产生的低级矛盾才会随之消亡。而在这之前,又必须要求我们的同志用更超前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否则一切的发展都会随着我们的失败而变为水中月镜中花。

最后,我们做社会调查了解根据地的情况,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细致全面,这种全面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横向的意思是我们要最大范围地调查,既要清楚山下群众(土籍为主),也要了解山上群众(客籍为主),不能片面地观察这个社会。纵向的意思是要我们结合史料来研究,从历史的脉络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中的问题。

……”

——部分内容参考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