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岁谈国策(2/2)

“等皇伯父来了,一起说吧,不了孩儿还要说两遍,您说对不?”

王诚惭愧地点了点头,才安静地坐下,面出轻松之色,安定从容地坐着喝茶。一个丫鬟给王诚剥了一根香蕉,崇敬地递给王龙晓。王九龙吃完后,又拿起《唐地记》,看了起来......

武威陛下坐在王龙晓旁边,王诚坐在武威陛下下手位,。武威陛下喝完茶后,说:“龙儿,如今我朝内焦外困,如何是好?”

王龙晓缓缓地开口:“皇伯父、爹爹,开仓放粮、外购粮食,可解当前燃眉之困局,想来朝廷已经开始实施了吧。”,武威陛下、王诚微微点了点头。

“本来偶尔的天灾,并不能影响朝廷稳定和万民温饱,而诸国乱战、外族入侵,只是加剧了当前的困局,是外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

“内在因素,第一: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数拥有土地,大多数都是租地主家的土地。”

“第二:唐朝与附属国的矛盾,政令不同、制度不同、货币不同,附属国国王虽然都是大唐的皇族,但还是摩擦不多。”

“第三:朝廷内部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纠纷,文武之的纷争。才是根本!”王龙晓道。

王龙晓喝了几口茶,接着说:“攘外必先安内。第一:鼓励生育,多生多奖,制成国策。”

“第二:开垦荒地,农民开荒,无论开多少耕地,这些都是农民自己的。减轻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制成国策。”

“第三:治理河水泛滥。引河成渠,灌溉农田。朝廷出钱出粮,减轻天灾的影响,制成国策。”

“第四:修官道,以便交通。”

“第五:加强中央集权。地方郡守军政一身,权利过重。应分化之,派忠臣良将往之,定期轮换!”

“第六:加强边防。地方除了必须的军队,调回定量的军队回京,加强国都的安稳,其余都开赴边境的几个边关要塞。制成国策!”

“第七:实施推恩令。分化兼并附属国,一统大唐全境,而后在大唐全境中,统一政令、制度、文字、度量衡。”

武威陛下和王诚都在细细品味思量着王龙晓的话语,片刻过后,都是一脸问号的表情,武威陛下忍不住问道:“什么是推恩令?”

王龙晓无语:“陛下、爹爹,你们吃点水果、糕点,喝点茶。休息一会儿再说,别急、稳住、淡定点!”

王龙晓荣辱不惊地拿着一串葡萄,一边吃着,一边丢给小墨。武威陛下和王诚看着这画面,都轻松了起来,似乎没有一丝烦恼。

两人端起茶,品着茶。武威陛下还看了看,正在小书案上奋笔疾书记录的史吏。

史吏停笔,朝武威陛下点了点头,表示记录完了。一个丫鬟上了两盘水果、一壶茶,然后缓缓褪下。

王龙晓吃完了葡萄,站起来,走到凉亭旁,看着池塘中的荷花,咏道:“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武威陛下和王诚都叹:“好诗,好诗!”

王龙晓坐下后,才缓缓开口道:“推恩令的具体内容,因为所有附属国的国王都是大唐皇族,原本所有附属国国王的土地,只能由一人来继承,这个人选便是附属国国王的嫡长子。”

“推恩令,就是把以前的政策改了,只要是附属国国王的孩子,不管是嫡还是庶,都同样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

“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原本已经分割过的土地,还能再次分割,到地尽为止。到时国将不国,便于政令实施,最终目的是改附属国为州郡”

武威陛下抚摸着胡须,沉思着推恩令。考虑一阵子后,询问:“龙儿,这个政令不好实施呀!附属国国王不会同意的,难,太难了!”,王诚也有触感地点了点头。

王龙晓解释:“陛下,你难,附属国国王更难!一旦推恩令颁布,就算附属国国王不同意,他们的儿子能不同意,孙子呢?”

“请陛下、爹爹你们仔细想一想。就算他们不同意,儿子孙子呢?不同意必大乱。”

“要求朝廷出兵也没借口,都是皇亲国戚,手心手背都是肉呀!您们,想一想!推恩令必定可以实施下去!”

武威陛下和王诚都顿时明白了,高,实在是太高了!两人都哈哈大笑道:“好国策,好计谋!”

武威陛下可惜的感叹:“要不是,龙儿年纪小就该当丞相了!诚弟你说是不?”

王诚也是得意道:“好儿子!别具慧眼!才智过人!”

王龙晓泰然道:“无论在朝在野,都应有一颗报国心,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太平盛世,安然垂钓有何不可!”

武威陛下和王诚、王龙晓一遍喝着茶,吃着糕点,一遍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