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意外收获啊(2/2)
“华先生,好嘢,为我们华人争光了。”
有人向卫华雄竖起大拇指。
“如果你拿的是香江身份,你应该说是中国人,因为这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后,如果我们发展得越来越好的话,那么我们的腰杆子也会越来越直。”
“华先生,你刚才说到的要搞科技,科技的方向在哪?”李则据则是问着他关心的部分。
卫华雄想了想,他需要先让大家了解未来科技的蓝图,这样他们才会有目标啊。
于是他把所谓的工业1.0到工业3.0讲了一遍,再把工业4.0的理论说了一番,这下在场的人全都明白了。
“华先生,你的意思是但凡跟电脑沾边的都是智能科技的行列?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知道苹果电脑、Ibm的电脑,我也去学习过。
但是,这样的东西现在应用场景很少啊,而且要想使用它得要再培训,推广应该是一大难题。”
李则据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对这东西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当一项科技革命来临的时候,首先伴随着的是大量的质疑。就像当年的蒸汽机,有人觉得这东西又笨又重,还拿一堆的煤伺候着,要拿着水不停的加,更重要的是还动不动坏,得要配上维修人员。
大家都觉得这东西不实用,哪有人工方便,只给人一点钱,剩下的工人们就能完成了。
但是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蒸汽机引发的工业革命彻底的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你们现在看到电脑还不够方便,那是因为你们没看到电脑对讯息存储与传播的便捷性。
这么说吧,人类的文明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有文字后开始。为什么有了文字的人类部落会比没文字的发展得快?
那是因为文字作为讯息的载体,它把前人的经验记录了下来,这就可以减少后人摸索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效率,而且改进了生产技术。
但是古时候记录文字与传播文字很困难,最早的时候是把字刻在龟壳上,这叫甲骨文。
可是这样的记载方式会让文字传播起来相当困难,一个甲壳有多重?上面才能刻几个文字?
所以古时候的文言文简言意赅,就是为了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多的信息。后来,文字的记录方式发生了变革,变成了竹简,这下子一卷竹简可以记录几十片的甲骨上的文字。
这时候的文明就前进了一大步,表达意的文字也变得越来越多,传播的方式也变得便捷,这致使更多的人有了文化。
再后来,有了纸张,那么文字不仅仅只是拿来传播重要的政令与知识还可以拿来传播艺术作品了。
但是有了纸张之后就是最方便的了吗?当然不,当有一天我手上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电脑,里面可以存上百万部电子档的图书,那就相当于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一个图书馆。
想想,那是多大的信息传播量?再举个例子,现在我们要做一栋大厦的设计,可能我们设计是在香江,但是真正的建造是在东京。
那么等我们设计完了,是不是要把这些图纸送到东京去?这些图纸有多少?或许有几十斤重,那运送些图纸有没有风险?怕不怕半途丢了?怕不怕半途被水弄湿了?怕不怕半途被火烧了?怕不怕半途被人偷了?
而且,运过去要几天?时间是不是成本?但是,如果我们有了电脑,可以把图纸变成电子文档,那么我们只需要一个手指头这么大的存储设备就可以带着走了。
这是什么革命?这样的结果会有人不接受么?他们还会怕麻烦不去学习电脑的操作方法么?”
卫华雄说的激动,而旁听的人则是听得激动,这仿佛是回到了小学课堂老师在讲故事时候的情景,让每个学生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对故事里的情节充满了幻想。
“华先生,你说这么多,你的科技公司在做了么?”有人问道。
“当然,我已经在鹏市投资了一个占地一万亩的科技园,此时正在前期建设,建成之后将会涵盖到多个科技领域。”
卫华雄说完继续摇晃着手中的起泡酒,然后送到嘴边一口吞下。
“一万亩大的科技园?啧,那得投多少钱啊?”李则据都听傻了。
“已经投了三十亿港币了,后续估计至少几百亿。”
“啊?那么多钱?华先生,你可真有钱啊!”这下子连潘第生都吓住了。
“三十亿港币而已,别大惊小怪。”
“那个,华先生,我们能去你的科技园看一看么?”
“当然,我热烈欢迎。这样吧,这周末,我安排大家统一参观,不过现在那里还只是一块大荒地,刚开始打地基,但是至少可以看个轮廓。
当然,你们可以看到中国内地最顶尖的科学家们,我花了大价钱网罗来的,都是行业的翘楚。”
卫华雄在想,如果拐着这一批香江的二代们去搞科技,那就有点意思了。
“没事,我就是想看看以后三十亿能建出一个什么样的大科技园,能见见让中国强大的科学家们也是好的。”
李则据兴奋的说道。
“行,既然大家有兴趣,现在就报名,我把名字登记上,然后我好让我们公司的同事安排接待……”
……
意外收获啊,如果把这一帮子人给收了,然后加以洗脑改造……啧,不敢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