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天师道(六)(2/2)

“主公都说,你家阿大希望你多收些门生,日后好办事,你说还能是谁?”

子龙这么一提醒,刘备反而有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感觉。

只是这未免来得太快了些。

……

……

到了侍中寺,刘备就看到了自己的案牍上积累着小山高的信件。

恐怕有一两百封不止。

这些名士,有刘备认识的,但大多是不认识的。

毕竟刘备才十六岁,以他的阅历才认识几个人?

寄信人都是在朝的官员,但更多是在野的名士。

这里的署名,随便叫出一个都是各地的郡望。

大汉有两京一十三州一百零五郡国。

每个郡有五到二十个县城不等,这得多少名士。

刘备一阵头大。

如果说,历史上的刘备因为收到一封孔融亲笔写的书信,开心地说道:“原来孔北海还知道有我刘备这么一个人。”

但如今的刘备绝对不会高兴。

因为这样的信收的实在太多。

这要是真正的刘备看到这么多名士写给他的信件。

怕是孔融再写一百封信给他,他也不会有丝毫的震惊了吧。

……

……

这些信,刘备读了几封就没有再读。

太无聊了。

千篇一律都是在推荐本郡的某某,出身哪里,擅长什么,会做什么。

虽然这些书信,辞藻华丽,行文优雅。

但是看多了依旧会觉得很累。

刘备不由地想起,自己读研那会儿给导师发的邮件。

既有本科导师的推荐信,又有几篇登过期刊的论文。

没想到这么快,就做起同样的事情来。

“这里有一封涿郡卢植写给你的信。”

卢植?!

听到是自己老师写给自己的信,刘备想都不想,马上拆开。

心中却疑惑,自己的老师从来不轻易推荐别人。

怎么卢老师也改了性子,做起弹冠相庆的“买卖”。

而且,老师工作的尚书台,明明和自己的侍中寺,就只有几十步的距离。

……

……

拆开信后,刘备沉默了很久。

他这才知道,是杨赐杨太尉托卢植警告自己,不要做第二个乐松。

乐松一个工笔画家,天天霸着侍中祭酒,这么一个副宰相的位置,就知道研究画画。

你刘玄德好歹也是大儒门生,应该让帝姬多读儒家经典,多修善德。

当然,这并不是杨太尉本人出面。

而是杨太尉让自己的女儿杨彪找到卢植,做这个传话筒。

没有当面对刘备的行为做出批示,看得出来,杨太尉想给自己多一次的机会。

而且,很可能也是看到刘备是从云台殿里把弹棋端出来的。

已经猜到刘备的身后是阿大。

刘备也很感激杨太尉这么给面子,绕这么大弯,让卢老师劝自己悔过。

可他有些遗憾的是,您姥人家肯给我机会,可是阿大不肯啊。

阿大就是希望我和您老人家斗。

想到这里,刘备提笔在一片竹简上写了几个字,请子龙送到太常寺去。

——改日,对曹一局,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