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公孙瓒(十一)(2/2)

其中一位绝顶高手,满头白发,内息如海,高喊着:“阉党走狗,人人得而诛之。”

一双肉掌劈杀三十多名官兵。

有人说,那是博陵崔氏的门客,白婆婆。

廷尉府向崔烈要人。

崔烈否认了这件事情与自己有关,并且宣称,白婆婆已经叛出崔氏。

而这件事情,朝廷并没有追究。

毕竟刘其还好端端地活着,只是死了几十个不知情的士兵。

所有人都清楚,北州第一名士的崔烈,哪怕名声已经恶臭,依旧代表北州士族的立场,有些事情不能深论。

宗室派出身的御史刘陶,公然弹劾司徒崔烈,称其有私于乡党,不配担任三公。

崔烈还没动口,以侍中张钧为首的北州士族,便公开站出来,为崔烈辩解。

虽然她们没有直说朝廷强征幽州一万匹的骏马的事情。

但也通过列举刘其,有意无意地指责,宗亲刘其在幽州涿郡胡作非为,闹得民怨沸腾,须将其斩首。

直到九卿之一,曾经担任幽州刺史的宗正刘虞,站出来说话,这场闹剧才宣告中止。

作为宗室派巨头,刘虞治理幽州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她也是东州士族,与王朗是东海老乡。

但刘虞与北州士族的关系远比东州要亲近得多。

而且刘虞的提议很有意思。

——派遣议郎陶谦,担任幽州刺史,安抚百姓。

陶谦是丹阳人。

不是宗亲派,也不是北州派。

而且陶谦与刘虞非亲非故,性格刚直。

推荐这样的人管理幽州,一来是为了让北州士族无话可说,二来是要证明宗室派并无私心。

派遣幽州刺史已经提上议程。

但究竟是否派陶谦担任刺史,三公府并没有一个切实的说法。

大司徒崔烈开口了。

“侍中刘备,宽厚爱人,虽是涿郡出身,但既是汉室宗亲,又得陛下信任,不若让她去试试。”

派刘备去做刺史?

刘宽知道崔烈这一手是以退为进。

刘备既是宗亲派,又是北州派。

两人其实都想知道,年轻的刘备究竟是会站宗亲,还是站北州。

老人家就爱和年轻人玩这种“妻子和母亲掉进水里,你先救谁”这种游戏。

“这不是把刘备架在火上烤吗?”

一向悲天悯人的宗正刘虞对着天空摇了摇头。

她见过刘备,很讨人喜欢的家伙。

脸蛋红红的样子极具魅力,让人无时无刻不想保护她。

她也考校过刘备的经术,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孩子。

只是,如今的幽州士族对朝廷抵触情绪很强。

这些士族极有可能变成“宗贼”,引发兵变。

派到幽州当刺史,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她推荐陶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身东州的陶谦很能打,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

如果发生兵变,陶谦这位军事猛人,完全可以和朱儁、陆康那样随时集结义勇军,擒拿宗贼。

而历史上,陶谦成为幽州刺史后不久,

就因为凉州羌乱,而不得不离开幽州,担任大司农张温的副手,与孙坚、董卓、皇甫嵩一同征讨韩遂、马腾。

可以说,没等陶谦在幽州立威,陶谦被派到凉州去了。

刘备有陶谦的军事才能吗?

刘虞对此表示怀疑。

就在这时,一声怒吼响起。

“若三位大人举荐刘备为刺史,卑职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刘备左右,以性命立誓,保护刘备周全。”

太尉刘宽、太守刘其、宗正刘虞一齐扭头看向堂外,只见一个身披盔甲的白袍将军,单膝跪地,双手抱拳,缓缓抬起头来。

刘宽见这人身长八尺,相貌俊美,声音洪亮,而且胆识不凡,敢在三位大员面前毛遂自荐,不由地问道:

“这是何人?”

刘其向刘宽引荐:“乃是我门下上计吏公孙瓒,此人乃是幽州游侠,多次抗击乌桓,若非白珪保护,我早已身首异处。”

“原来你就是公孙瓒,早就听说义士大名了。”

宗正刘虞打量公孙瓒的脸蛋,连连点头,公孙瓒忙把头低下。

两个日后不死不休的大敌,就这样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