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火器的悲哀(1/2)
在叶安看来反攻西夏不是不可行,只是稍有些牵强,当初调遣曹仪过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对西夏发动进攻吗?
可三川口一战,曹仪屁用没有,还是让李元昊消灭了大宋在延州的精锐边军!
至于反攻西夏……不是说叶安看不起大宋的边军,也不曹仪的水平不行,而是不现实。
西北边军在延州损失惨重,不想着如何填补这个防御上的短板,而是想着反攻西夏,这是昏了头的决定!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祯再度启用张士逊,原因倒也是简单,张士逊与朝臣在廷议时,论边境之事,并建议赵祯派人慰问家在京城的戍边将士,赵祯以缗钱十万赐禁兵。
除此之外他还多次给朝廷出谋划策,但相比他吕夷简却是在这紧要关头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了下乃,原本想要返回老家,却被赵祯强留为参知政事,张士逊于是再次拜相,入主中枢,赵祯赐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拜相,俗话说的好,事不过三,这也应该是他最后一次拜相,并且还是在大宋反攻西夏的特殊时期。
王德用几乎是被强按在枢密使之位上的,几进沙场的老人家想要去往西北,赵祯自然不会同意,不让他去的同时,依旧不许他辞去枢密使一职。
这个职位和其他职位不同,不是那种做一天和尚的差遣,而是要为大宋的军事负责的,眼下用兵西北,他的位置无可替代。
晏殊也出任三司使,以其谋划西北诸军之用度,起居舍人、知制诰韩琦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以知同州庞籍为陕西都转运使。
朝廷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可谓是将能臣干吏皆派往西北了,当然这在叶安看来,赵祯怕是真急眼了。
只可惜就算急眼了,也没找对方向,谁都知道自己才是出任西北的最佳人选,可赵祯偏偏越过自己,而范仲淹上疏请赵祯下旨调自己为陕西路马步军都总管,结果却是留中不发。
可以说老范是真的正直之臣,只要对国朝有利的事,就算有违帝意他也会做,倒是夏竦不同,他认为叶安不适合再领兵西北,原因很简单,之前的叶安在西北频繁获胜,让当党项人闻之丧胆,可若有一败,那便会落了名头,反倒是得不偿失,何况文臣领兵者也非这位冠军大将军莫属,还有他人可以胜任,比如他自己……
收到这般的上谏,赵祯自然是欣喜不已,立刻下诏,以夏竦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判永兴军。
对于自己不被朝廷任用这件事,叶安跟没事人一样,甘凉已经在全力收缩兵力,从进攻转而积极防守,既然国朝要用兵西北,这段时间李元昊最大的威胁便是大宋而不是甘凉。
所谓的积极防守可不是守城不出,而是不断的将部队拉出去训练,同时在关键所在地方修建堡寨。
一马平川的合罗川上,不知何时以被大宋的匠人和劳力修建其了一座座堡寨,并且裴承文还斥巨资从甘凉运来整齐的山石进行加固,同时搭建围墙。
长城说到底就是一个巨大的围墙,一个兼顾堡寨,烽火,军情传递,运兵的城墙。
以甘凉的经济条件,修建巨大的城墙完全不在话下,而现在的甘凉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甘凉了,整个西域的大片土地都以成为甘凉的附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