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渡辽河,复仇!复仇!(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三界共主成长计划最新章节!
第153章 渡辽河,复仇!复仇!(四千字大章))
神京洛阳,皇宫大业殿之上。
此时的朝廷百官,又开始为驰援辽西之事而争论、推诿起来。
“陛下,兵部抽调兵马已经齐备,只待拨放饷银,便可立即奔赴辽西!”
“钦天监此前回禀,今年夏季降雨过多,我户部饷银,已然调拨给了工部防备秋汛了。”
“陛下,此笔款子早就分派下去了,工部便是追回,也需要时间……”
归根究底,就一句话,没钱!
而此前,因为被李玉鉴揭露了漕运腐败之事,而颇为狼狈的户部尚书张冲闻,此时竟然在大业殿之上,当着百官面前,哼声道:
“陛下,辽西局势此前刚刚平稳。燕王不思为陛下安抚边境,与民休养生息,却反而动辄便轻言开战,实包藏野心。”
“臣请陛下问罪燕王,并下旨安抚高句丽,切勿挑起战端!”
这话若是能刨去其中夹杂的私怨,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之前辽西那般紧急,朝廷都拿不出什么驰援,现在更加不用说了,实在是没办法支撑着辽西打仗了。
若是现在将开战的对象从高句丽换成瓦剌,就凭大梁朝廷对瓦剌的忌惮畏惧,还真不会有什么人站出反驳张冲闻的建议。
但奈何大梁朝堂之上,对高句丽的印象还停留在昔日的藩属小国,对如今高句丽的实力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再加上之前辽西之战,高句丽可是将仇恨拉得足足的,大梁上下无不对其咬牙切齿。
这就导致张冲闻提出的要下旨安抚的谏言,听起来颇为刺耳,让人难以接受!
不少官员,当即站出来反驳道:
“张尚书,此言太过了!”
“燕王镇守北平,败退瓦剌、高句丽,功勋在身,劳苦功高。若是轻易问罪,天下人如何能够信服?”
“高句丽狼子野心,这次卷土重来,若是还下旨安抚,岂不是助长其野心?”
张冲闻闻言,昂着头反驳道:
“过了?”
“燕王就藩之后,虽守卫辽西有功。但此前无论是自行求援于临淄齐国公,还是罢免任用官员,再或是与瓦剌设立榷场,这桩桩件件,擅作威褔,独断专行。”
“高句丽原本已经退兵了,现在边境却再起风波,其中之事只怕没有那么简单!”
话语之中,竟是毫不掩盖对李玉鉴的敌意。
殿中部分官员,看到了装都不愿意装一点的张冲闻,又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站在百官队列之前,只顾低头毫无异样的楚王一眼。
如今谁不知道,户部尚书张冲闻,早已是楚王门下走狗?
朝中其余楚王门下官员,见张冲闻如此,心中顿时一动,纷纷出列道:
“臣附议!”
“燕王自持战功,嚣张跋扈,请陛下处置!”
“还请陛下,下旨问罪燕王!”
……
龙椅之上的皇帝,此时双眼微微眯起,打量着此时站出来问罪燕王,以张冲闻为首的官员。
朕倒是未曾注意,这不知不觉之间,楚王的党羽门客,竟然已经占据了朝中的近半官职啊……
皇帝又瞥了眼一直闷着头的楚王,许久都未曾挪开视线,眼中意味深长之色,让所有注意到的官员们,都是心中咯噔一下。
此时低着头的楚王,感受到龙椅之上传来的视线,也顿时头皮一紧。
这个时候的楚王才突然意识到,幕僚赵睢之前要自己在皇帝面前掩盖锋芒,自己刚刚却是全然忘记了!
大业殿之上,感受到气氛不对的官员们,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皇帝这才淡淡地移开视线,开口道:
“燕王的节制文武之权,是朕给他的。此前辽西局势紧急,事急从权,燕王有功无过!”
“说起来,当初燕王就藩,还是楚王提出的呢……对不对啊,楚王?”
楚王听着这话,心中更是一颤,连忙俯身行礼道:
“父皇说得是!燕王卫戍辽西,功勋卓着,不容任何人诋毁!”
皇帝与楚王这么一番意味深长,饱含深意的对话,便给李玉鉴此前行为,彻底定下了基调。
原本站出来弹劾的官员们,也纷纷意识到了什么,低下头重新回到了百官队列之中。
大业殿之上,气氛变得极为诡异。
安静了片刻之后,皇帝方才继续开口道:
“继续论吧!”
百官沉默了片刻之后,那些真心不赞成出兵的官员,终于继续出言道:
“如今朝廷哪里不缺钱?出兵自然可以,那也要军饷银钱啊!”
“出兵花费的银钱,是从六部之中的份额里扣,还是要加派百姓辽饷?”
“下诏安抚,惠而不费,彰显我大梁仁德,必能让高句丽国主感恩戴德,重新朝贡!”
还有中立的官员,出声道:
“燕王殿下之前能挡住瓦剌、高句丽联军,现在只面对高句丽,也一定能守!”
“如今辽西局势不如此前紧张,燕王殿下又英武知兵,不派援兵也没什么!”
“臣也觉得,莫要着急。”
大业殿之中,百官纷纷发表言论,诸多官员各持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百官干脆齐齐看向皇帝,躬身行礼,道:
“还请陛下圣裁!”
龙椅之上的皇帝,看着朝堂之上的百官,眼中厉色闪过。
此时的皇帝,因为平阳真人为他延寿之事,尚且还沉醉于自己是上天庇佑的真龙天子,心中傲意凛然,又记恨之前高句丽的背叛,哪里愿意还去下旨安抚?
见百官恭请圣裁,皇帝当即朗声喝道:
“高句丽背叛大梁,反复无端,尽显蛮夷无耻。此刻下诏安抚,的确只会助长其狼子野心!”
“必须要给高句丽一个教训,否则其难以知晓我大梁天威!”
皇帝中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业殿之中。
皇帝这般言辞,恍惚之间,倒像是恢复了几分年轻时锐意进取的模样,让朝堂百官微微一滞,心中齐齐浮现出一个念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