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琐事(2/2)
“诶呀,聂姐姐,你别劝我了,我就不出去,她在我刚来的时候说得那么好听,要照顾我这个妹妹,谁知道却那般凶我,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的!”
辛婉铭娇怒的声音响起,她还以为是聂瑛瑶又走进来劝她跟李南乔道歉呢。
张鼎见此情形坏笑着偷偷走了过去。
“啊?相公你好坏啊。”她翻身过来,踹了一脚眼前袭击她的人,却一脚正好踹到了张鼎的脸上。
张鼎嘿嘿一笑,轻轻地将把她的脚拉起来挠起了痒痒。
辛婉铭脸蛋立马非常红润,她急忙将脚往回收,却被张鼎死死抓住,拖了回来。
“小坏蛋,你在看什么东西啊?”张鼎任由辛婉铭抱住他,随后看向了她手中的书籍。
“额,没什么,没什么。”辛婉铭见岐国公发现,赶忙就将书往被窝里藏,却被张鼎一把夺了过来。
“喻世明言?原来是冯梦龙的书啊,这又没什么,你藏什么啊?”张鼎拿着厚厚的书,有些失望的说道,他还以为是哪些带颜色的书呢,虽然冯梦龙的书中却有些颜色描述,却更着重于故事内容。
其各篇小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题涵盖爱情、婚姻、朋友情义等,展现了明代的社会百态,张鼎冯梦龙的作品也都非常喜爱,包括《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话说回来在这个时候,冯梦龙好像还在世。
按照稽查营的消息,冯梦龙早在崇祯十七年,大顺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紧接着清兵入关之时,他便以七一老人草莽臣冯梦龙的身份,在苏州搜集、编写、自刻《甲申纪事》十三卷,寄望南明弘光朝廷励精图治。
在原来的轨迹中,南明灭亡之后,冯梦龙从苏州至松陵与沈自晋告别后,到浙江吴兴,杭州天台一带进行反清复明活动,最后被清军逮捕而杀,他这一辈子可谓是言行统一,坐到了立德立信立己,达观达技达人。
张鼎因此非常尊崇这位老人,希望未来能抓住机会见他一面。
“相公,你看,奴家现在正在看第十一卷:赵伯生茶肆遇仁宗……”见张鼎又陷入了沉思之中,辛婉铭有些不满意的出言提醒他。
随即更是不安分的将两只脚在岐国公怀中乱动。
“哈哈哈,我都看过了,怎会不知呢?今天你相公我有时间,陪陪你们姐妹几个,咱们就别耽搁了,赶紧出去转转。”
张鼎抱着辛婉铭好一通温存,她这才换好衣服,与张鼎走了出来。
“诶呦,国公怎么耽误这么久啊?是不是又被小妖精迷缠住了?”
两人刚走出来,李南戈就贴脸嘲讽,惹的辛婉铭眼睛红润了起。
“好了好了,都被闹了,集会一会儿就晚了、不热闹了。”张鼎赶忙站出来打圆场,这才制止了争端。
之后,一行十多人,从秦王府出门,坐着马车前往南大街开元寺、骡马市一带游玩。
骡马市顾名思义,是西京城的商业中心。这名字是因为骡子和马是古时候的重要交通工具和畜力。当年主要城镇都设有大型骡马交易市场,后逐渐形成街市,这才叫骡马市。
此街原为唐长安城少府监所在地,唐末以后渐为居民坊巷。本来唐代官府专门设“东市”和“西市”两坊,进行商业交易。直到唐末国运衰落,长安城内的皇城筑为新城,皇城少府监处渐成为居民坊巷。
明朝时因东门大街贯通和钟楼东移,使原来聚集在西大街的商业中心逐渐东移到以钟楼为中心的商业圈。所以靠近钟楼又接口于东门大街的骡马市街市也逐渐形成。
由于明代为加强戍边,将西安府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重镇,因此对城池进行扩建,城内将原五代、北宋、金、元相沿袭的唐景风门街,随东城墙外移而向东延伸至新东门长乐门,改称为东门大街。特别明万历十年又将钟楼由西大街广济街口向东迁移到今址,从而形成了以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辐射四座城门的城市格局。
明朝人张瀚在《松窗梦语》卷四《商贾记》中曾有十分生动的描述:“河以西为古雍地,今为陕西,山河四塞,昔称天府。西安为会城,地多驴马牛羊,旃裘筋骨,自昔多贾,西入陇蜀,东走齐鲁,往来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贾多秦人”。
以上都说明了在明朝,由于实行以茶易马的戍边制夷政策,陕西边防地区犹如今天经济特区,能享受一些特殊优惠政策。
所以陕西商人以陕西为中心,奔走于西北、西南,输茶于陇青,贩盐于淮川,运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号称陕西商帮。
他们尤其擅长骡马交易,据《明臣奏议》卷十《马步升:巡抚事宜疏》记载,明弘治年间,有陕西、河南客商,贩卖骡马,每年约有数万匹,俱从潼关经过,然后到河南、山东一带销售,这也是凤翔军如今不缺良马的原因。
话说回来,在这个时代,北方可不是只有晋商一家独大,而是秦晋两商帮互相竞争,可惜在原轨迹中,陕西商帮不愿与建奴合作,而是彻底倒向了大顺朝,导致建奴对其清算,且扶持晋商打压,导致陕西商帮逐渐转移到了川蜀。
因此,凤翔军对于陕西商帮的扶持与拉拢,是一直在进行的,这也使得西京城、或者关中等地商业发展十分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