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更换东南(1/2)

等到闻人升推荐完,王巡抚将这些人召集在一起。

        “你们都是我的世侄所推荐,我相信你们的能力。只要做的好,本官会以你们的功绩,保举你们一个九品佐杂官……”

        听到这里,跪在地上的帐房们,个个感激涕零。

        如果真的成为官员,那就是一步登天。

        从民到官,这是多难的事情啊。

        小民们能知道的路线,也就是考科举了。

        科举之难度,是个人都明白。

        很多博古通今的大才,都可能一生不能中举,甚至中不了秀才。

        而他们却有可能成为官,不,哪怕是成为吏员,也是好的。

        闻人升看着这些人,心中摇头。

        这王巡抚的话一听就是画大饼。

        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一一保举?

        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办好这件事难度有多大。

        可是有生命危险的。

        土地,这东西,足以让人铤而走险。

        他们不敢对巡抚下手,难道还不敢对具体的办事员下手吗?

        这些人秉性老实,肯定想不到这一层,肯定会认真查看清理。

        这就太容易得罪人。

        本来他们的性格就是容易得罪人,不然的话,也不会落魄。

        反正现在的大明,已经很腐了。

        不过,对闻人升来说,这个腐烂的大明里面,还有5%的优秀之人。

        只是没有人将这些人组织在一起。

        如果能将这5%的人给组织在一起的话,那他们必然能变得很厉害。

        全大明人口是1亿到2亿之间。

        5%的话就是500到1000万。

        而满清崛起,不过是靠着六万兵,20万丁口而已。

        中间还不停地将野人女真抓捕进来,补充损耗,前后至少损耗了上万人不止。

        如果这500万人聚集在一起的话,闻人升相信会所向披靡。

        只是靠着最传统落后的忠孝思想,也足够碾压一切。

        问题如何将这些人集中在一起?

        那得发展古代物流。

        但是古代交通太差,唯一好的交通,那就是水网交通。

        比如为什么花费大代价开运河?

        陆运成本是水运的20倍以上。

        运输粮食,一辆大车,需要两头骡子来拉,需要一个车夫,只能拉700到1000斤,最多也不能超过2000斤。

        车辆还要时时维修,跑不了100里路就要修理车轮和其他部分。

        而一个车夫两头骡子,一天最多走60里,数百里路要半个多月,就要吃很多东西。

        同样一艘普通小船,也能装载2000到7000斤的东西,只需要2个人,甚至顺水的话,1个人就可以撑船走了。

        别说海上可以靠风航行,不需要人力,更加节省。

        人吃得肯定比骡子少,而且船的维护周期也比车子少的多。

        毕竟一个要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不停摩擦,碰撞,翻滚;另外一个是在平缓的水道上行进,只要不碰礁石就没大事。

        所以进军者,有水路者必然要走水路,除非必要,比如偷袭,否则没有几个将领非要走陆路的。

        所以闻人升心中想到了一个法子。

        沿海建立海运物流。

        沿河建立河运物流。

        陆路不去碰。

        陆路涉及到的势力太多太多了。

        相比之下,河运和海运相对少一些。

        毕竟你得有船才能在水上设卡,还得是好点的船,一般乡绅干不了这事。

        就像后世没人能在空中设卡收税一样……

        物流建立起来后,这500万人,闻人升就有可能聚集起来20万人。

        毕竟沿河,沿海还是有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

        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公心大于私心,都愿意效力到死,都愿意拯救大明的。

        即便大明很烂,他们仍然愿意。

        归根到底就是长年累月的忠孝,深入他们的心了。

        忠于大明的人还是不少的,比如像卢象升啊,洪承畴啊,又比如某些世代将门。什么尤家,麻家……

        贺家。

        曹家。

        那些将军们,虽然喝兵血,但他们还是愿意拼死救大明的。

        只可惜他们集中不起来,他们只能被那些个废物给连累,在战场上,给拖后腿,一起带崩溃。

        导致总体看似很多,然而一到战场就是以少打多。

        搞定这事后,闻人升离开巡抚府。

        他又去找商铺来投靠自己。

        再搞什么店铺了?

        一是铁匠铺,二是木匠铺,三是布店。

        这些都和造船有关的。

        当然现在他还是在西北,他迟早要转到东南之地。

        东南水网,才是物流行业的最好发展之地。

        因为他没法使用跨越式的先进技术,那只能进行整合。

        而整合就是利用先有技术结合到一起。

        他命令谢长庚就找。

        很快就找到了七八家愿意投靠的。

        实际上很多商家都是投靠无门的。

        他们哪儿有门路靠到巡抚大人门下?

        甚至县令,主簿这样的官,他们也是靠不上的。

        他们就是艰难求生,应付着衙役和各种混混的压榨,不知哪天就会被当成肥羊宰杀了去。

        那些有大钱赚的商家,都是有背景的官员、勋贵、太监、藩王们开设的。

        比如盐,比如丝绸,茶叶,生丝,钱柜等等……

        一开始就不需要另找靠山的。

        闻人升就让这些人投靠到自己名下,拿了帖子给他们。

        出了事,就拿帖子去门房。

        现在他是秀才,又是抚台的红人。

        他又没有动那些大商家的蛋糕。

        不过是找些小虾米当他们的靠山。

        这点面子一般官僚还是会给的。

        大不了吃别人去。

        反正商家就像野草,今年被割,明年又会再长。

        他们自然不管,最后长出来的会是何等可怕之物。

        前前后后挂靠了十三家大小店铺,最高的本钱就是谢长庚的2万两,最低只有200两。

        合计5万两的商本。

        他一个抚台背景的幕僚,还能罩得住。

        至于别的幕僚为啥不这样干,因为太费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