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南通水恶(1/2)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最快更新大明卿士最新章节!

曹唯觉得今日就如同走花灯一样有趣!

先是马敬来访,道出“水深波浪阔,行舟不易,除了自家人,谁都不能信”之言,此话虽然隐晦,但曹唯同样听出了其中所指。

水深波浪阔,无非是指南通官场糜烂不堪,有官员勾结做出不法之事。而“自家人”无疑则是指以前在宫中当差的马敬自己。

谁都不能信,这个“谁”在南通地界上涉及的范围很广,上到南通布政使,监察使,下到通判知县之流,大大小小的官员,数十人!甚至南通的某些商贾百姓也牵连其中。

难不成南通官场已经糜烂到这个地步了?

马敬刚来不久,朱之文就前来拜访自己,要么是巧合,要么就是有人盯着马敬或者是盯着自己。

有趣的是,朱之文见到曹唯的第一句话便是直言不能与马敬走得过密,这种近乎于长辈训导的语气让曹唯愣住了。

按理说自己是钦差大臣,该与谁亲密,与谁疏远那都是自己的事才是,就好像午饭吃什么,隔壁大妈压根管不着一样,朱之文作为下官,说出这种话就有些失礼了。

朱之文见曹唯有些茫然,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微笑中蕴含几分得色,他拱手道:“大人,下官是徽州府德清县人士,弘治三年乡试举子……”

曹唯皱皱眉头,徽州府?貌似自己没有亲戚是徽州府人士,至于弘治三年乡试举子,自己都没有参加过科考,所以也扯不上半毛钱关系,朱之文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朱之文见曹唯一脸迷惑,脸上笑容僵硬,沉默片刻,问道:“大人难道不知道自家恩师的籍贯和恩科年份?”

曹唯茫然摇头。

“大人的恩师梅公博也是徽州人,也是弘治三年乡试举子……”

朱之文近乎咬牙切齿地说出这句话,作为学业弟子,不知恩师籍贯和科试年份,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若非曹唯脸上的茫然之色不似作伪,朱之文甚至会认为曹唯在戏耍自己。

曹唯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朱之文那句自我介绍的含义。明朝官场讲究三同,即同年、同乡、同窗!这是文官拉关系、分派别最大的依据。

朝中无人难做官,除了亲戚好友之外,关系最亲密的就要数这三同,三同之中只要沾上一条,就算是扯上关系了。

纵观整个大明朝,朋党从未断绝过,说到底还是经由科举将官员们联系到了一起。当然,结党未必是为了营私,也可能是为了政治述求。

朱之文与梅公博都是徽州府人士,虽然不是一个县,但勉强能算得上同乡。在曹唯心里,除了同村以外都算不得同乡,但是在大明传统文官眼里,同在一个府,便是家乡人!

至于弘治三年举子……

曹唯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很扯淡的逻辑,如果同一年考试且考中的人,都能算是很不错的关系,那么经历过前世高考的自己岂不是朋友遍天下了?

但不得不说,在大明,这种逻辑占据了主流地位!

摆出关系后,朱之文虽然没有摆出一副长辈的姿态,但是也挺直了腰板,头仰十五度角,不倨傲不卑从。在大明,有时候官职不决定一切,辈分也很重要,一个欺师灭祖的名声谁都承受不起。

曹唯笑着请他落座,然后又吩咐仆役上茶,对这位“长辈”在礼数上做得无可挑剔。

一番闲谈后,朱之文喝了一口茶水,慢慢道:“大人切不可与马敬来往过密……... -->>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