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定例(2/2)
nbsp; “尊亲有和见教?”
“是这样,小人有一个独子,还有一个上门的女婿。”那个脸上眼睛里精光毕露的家伙摸了摸鼻头:“按照老大人和茂才公的成例,我这上门的女婿也算是半个儿子,我那肚子可不可以补入咱们乡兵里头?”
杨渊相信这些人不是不知道乡兵是有可能要作战的,加入乡兵就有战死的危险,不过是人都有侥幸心理,都是当兵,怎么死得就是我呢?
利字当头,很多人都会无视掉那可能的危险。
这就是人性。
“那也是独子。”杨渊想了一下:“不过贵婿倒是可以入我们乡兵,即便是上门的女婿,那也是咱们杨家正经的亲戚。”
上门女婿就是赘婿,生下的孩子要跟着女方姓,同时也要在女方家生活。
自古以来都被歧视,始皇帝当年征百越,赘婿就跟刑徒一起组成了南征大军。
当然杨渊不觉得赘婿有什么问题。
那个当家人连忙又道了几声谢,杨渊无心继续再说什么,转过头望着另一边仍然被一群当家包围的杨世禄摇了摇头,跟周围的其他当家人一边说着抱歉,一边离开了宗祠。
杨家的宗祠并不在县城之内,而是在县城外的一处村庄里,这里就是杨家那位始祖逃到汉中之后第一处落脚的地方。
军户制度下,逃亡乃是常态。明王朝建立之初定下的规矩经由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再加上自嘉靖之后的各项改革铺陈,一切早已经不是朱元璋开国之时的模样,也不可能再是那个模样。
譬如匠户,自周以来,中国就有“工商食官”的传统,有着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到了明代以后,朱元璋继承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建立了官营的手工业群体。
但是这毕竟不是个高效的组织模式,它并不是建立在经济逻辑上的,而是建立在封建特权的强制依附上。
所以到了晚明的时候,匠户制度就入土了。等到后来我大清入关的时候,在明朝工部的名册里面已经找不到一个匠户了。
这就是变化,整个世界都在飞速的变化着。
杨渊知道,自己一定要利用这种变化,将这种力量融化为自己的力量。
远处,一骑绝尘。
薛旺两条腿死死夹着马腹,努力不让自己从马鞍上甩下来。
前面就是杨家祠堂,薛旺也想给自己谋一个出身。
唏律律一声马鸣,薛旺拉住缰绳,守在祠堂门口的几个仆役赶忙跑上来帮他牵好笼头。
“我说旺哥,这是着得什么急,嫂子偷人啦?赶着去捉奸。”
“老爷呢?”
“老爷和三少爷都在里面,哦,三少爷出来了。”
杨渊正迈步走出宗祠,薛旺登时心下一起。
这趟差事,他终于办成了。
薛旺从怀中摸出一封信来,他两条腿不住地颤抖,根本没法从马鞍上下来。
“快,快给三少爷。”
信件很快交到了杨渊手上,信封上面写着一行字。
潜之吾弟亲启。
拆开信封,里面是淋漓的几个字,看得杨渊脖子后面升起一层细毛汗。
“贼破七盘关入汉中,南郑已闻警,吾弟当早做打算。兄岳书。”
杨渊转过头看着马上面的薛旺。
“这是大公子让你带回来的?”
“小人昨日跟的大公子到南郑,今天早起大公子写下此信,让小人带回来,回了洋县,听说老爷公子在祠堂这边,小人马不停蹄就赶过来了。”
杨渊低下头。
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