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致知(2/2)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请点击,然后点击“”

最快更新大明宗豪最新章节!

以明之。以事而言,则善为阳,恶为阴。以人而言,则君子为阳,小人为阴。故圣人所以扶阳抑阴者,惟恐君子之道不长,小人之道或盛。”

丁樘听得明白,说到底,胡居仁还是希望维持理学一家独大的局面,匡扶社会风气的重担,还是应该交给理学家,而不是下放到普通的读书人、平民身上。

胡居仁这么想,也确实未必是私心作祟,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儒,就要维护自己说话的权威。而是他确确实实是这么认为的,这是他多年的理学修养下的三观。正如丁樘始终坚持相信,人***才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一般,胡居仁认为人性应当受到约束。

搞清楚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胡居仁虽然也对“天理”的存在表示质疑,却依旧极力维护理学了。

丁樘自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他毕竟不是原装进口,也不是王阳明在世,对于儒学没有下过什么功夫的他也无法组织起有力的反抗。况且对于他来说,儒学本就只是一门工具,无非要踩着它去考科举罢了,实在没有什么兴趣掺和进什么心理之争。

既然如此,自然是胡居仁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丁樘心内却依然有着,什么时候将科学改头换面丢出来。一潭死水一般的中国思想界,总要丢进一条泥鳅,才能活泛起来。

到不一定要让近现代的西方科学取代大明朝本土的思想,丁樘希望的是,能够在新的思潮下,让中国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正如他抛出世界地图一样,不过是一个尝试罢了。

这些天,若说他没有思考过穿越的原因和意义那是假的,只是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碍他自己告诫自己,赋予自己不一般的使命。

胡居仁却没有那么多额外的想法了,只当是丁樘一时奇思妙想,教育过了也就是了。随即道:“往后读书不可囫囵吞枣,望文生义,格物致知,自早有先贤注疏。若是国朝科举,你在卷子上写下那些,不被黜落才是怪事。”

“学生受教了。”

“行了,你便先写着吧。我再出去看会儿书,待得抄完,便去帮老夫将书收好。”

丁樘点点头,躬身将胡居仁送走,便又坐回凳子上奋力工作。所幸胡居仁将全款变成了分期付款,那么每日抄一些,虽来回麻烦了点,总也还算可以接受。

炒着书,丁樘再次神飞天外。理学如此根深蒂固,又是如何被心学冲击,甚至巅峰时期把持半壁江山?丁樘记得,徐阶等人貌似也有受到心学影响。王阳明是怎么在思想封锁之下,传播自己的学问的?

再往深里想,儒学又是如何被新思想打破的?清末时候的儒学未必不如明朝来的深厚,却在几十年间就被一扫干净,成为背锅侠、垃圾篓,这难道仅仅是思想界的斗争么?

只是答案却必定不是空想就能得出来的,丁樘回过神,继续完成苦逼的抄书工作。看着纸上晦涩的用字和冷僻的典故,想来明日的学习也不轻松啊,还是专心于预习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