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老师来历(2/2)

些障碍,照着念问题总也不大。何况里面有水平的诗文,绝大多数都上了后世的教科书,并在后面附上了一句可怕的“熟读并背诵全文”,丁樘就是想不会背也不行啊。

所以就显得丁樘是过目不忘,而这对于以记诵为主要学习方法的经史类科举办法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天赋。

丁樘也懒得解释,反正丁淳很是高兴,丁樘也就不去打消他的积极性了。

到了今天,四叔叔的小院子终于收拾好了,丁樘在替无家可归的四叔叔默哀了之后,便跟着丁淳前去视察改造完成的学堂。

陪着丁淳饶了几圈,丁樘也就失去了好奇,这和电视剧里的私塾差不多,也和后世的贫困山区的小学差不多,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的,或许就是四叔家院子的围墙又被加高了一些,应当是怕有人爬墙;然后就是树木的枝丫都被修剪了,也好理解,怕皮孩子爬树嘛。

只是围墙上写了几串道德经是什么鬼?难不成这些孩子们学的是道家,参加的是道考不成?不用说,一定是颜氏的手笔,那娘们真是信道信入了迷。有的时候,丁樘都忍不住犯嘀咕,老太爷瞧上了颜氏,怕不是因为大家都是教友?

吐槽完了私塾,丁樘也好奇起了那位到现在还没有露面的所谓名师,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那么有料。

丁樘问道:“二爷爷,如今学堂都建好了,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到。”

“快了,应当就是这两天的功夫。按舟程推算,昨日应当就到了府城了,只怕是你老师要考察一下安庆府的情况,耽搁下了,这才迟了些。我已经派人去府城的码头候着了,若是你老师到了,应当就快来乡下了。怎么,着急了?”

“不是,我只是有些好奇,这位老师是何等样人,值得二爷爷如此推崇?”

丁淳听完哈哈大笑,摸着丁樘的头道:“要不怎么说是你们的福气呢?这位老师可是大有来头啊!”

“哦?怎么说?”

“你可听说过数年前病逝的康斋先生?”

康斋先生?丁樘挠了挠头,说实话,他还真不知道。他在后世对于历史也就是一个二把刀水平,能知道如今的皇帝和内阁就已经难为他了,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号他哪里听说过?

于是他只得问道:“这康斋先生是何人?”

丁淳也没想着丁樘真的听说过,解释道:“康斋先生可是国之大儒啊,就连大学士李文达(李贤)都对其学业颇多推崇,先帝也曾在文华殿垂问经事。”

“这么厉害?那他是什么官啊?”

丁淳摇了摇头,道:“先生淡泊名利,致力于教书育人,天顺二年的时候,先帝要授其左春坊左谕德,你猜怎样?先生道:‘浅陋之学,衰病之躯,有负期待之重,岂敢窃禄为官。’竟就这么辞了。”

丁樘点点头,道:“那想来是一个高人,但不知与我现在的老师有什么关系呢?”